电池名词
电池:指通过正负极之间的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一次电池:指无法进行充电,仅能放电的电池,但一次电池容量一般大于同等规格充电电池,如锌锰、碱性干电池,锂扣电池,锂亚电池等。
● 二次电池:指可反复充电再循环的电池,如铅酸、镍镉、镍氢、锂离子、锂聚合物、燃料、锌、铝、镁空气电池等。
●其它:燃料电池,物理电池,太阳电池。
● 额定容量:指电池在充满电后,空载状态下放电至截止电压时,所能释放出的电能量,一般以mAh或Ah(1Ah = 1000mAh)符号来表示。电池长期使用后,释放的电量会下降。容量由于充放电是在一定的C-倍率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电池的容量与C-倍率直接相关。电池的额定容量是指0.2C条件下测试得到的电容量。C-倍率越大,电池的放电率越小。充电容量(Ah或者mAh)=充电电流×充电时间,放电容量(Ah或者mAh)=放电电流×放电时间。一般而言,0.2C电流放电基本能够达到95%~100%放电率,而1C电流放电只能能够达到90%放电率左右,由于充电受电池原材料本身特性影响,相应需要多充一部分时间,大致是同等电流放电时间的120~160%,例如,NI-MH AA1800mAh,以0.2C(360mA)充电约需6~8小时,而以0.2C(360mA)放电约可以达到5小时。
● 额定电压:指电池正负极材料因化学反应而造成的电位差, 由此产生的电压值。不同电池由于正负极材料不同,产生的电压是不一样的,电池电压会随着充电的过程而不断上升至某一值,会随着放电的过程而不断下降至某一值。
● 开路电压:指电池在无负载的情况下,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压。开路电压与电池的剩余能量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电池显示器是利用这种关系而制造。
● 内阻:指电池内部由化学材料自动生成的阻抗,内阻越小,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越好。电池内阻包含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影响电池内阻的因素有:①电解质的成份;②正负电极片中的成份配方;③正负电极片的几何面积以及比表面积;④金属基片(铜箔和铝箔);⑤电解液与正负电极片接口状态;⑥温度;⑦充电状态(电池的开路电压);⑧测量频率高低;⑨电池的内部结构设计。
● C:用来表示电池充放电时电流大小的比率,即倍率。如1200mAh的电池,0.2C表示240mA(1200mAh的0.2倍率),1C表示1200mA(1200mAh的1倍率)。充放电效率充放电效率也与C(倍率)相关,在0.2C条件下,聚合物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应该在99.8%。充放电效率=放电容量/充电容量× 100%
● 放电截止电压:指电池充满电后进行放电,放完电时达到的电压(若继续放电则为过度放电,对电池的寿命和性能有极大的损伤)。
● 放电深度:与电池额定容量比较,放电量的比率。
● 过充(放)电:指超过电池规定的充(放)电状态,若继续充(放)电可能造成电池漏液或劣化。
● 能量密度: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所释放的能量,一般用体积能量密度(wh/l)和质量能量密度(wh/kg)表示。
● 自放电:电池充满电之后,在与外电路没有接触和常温放置的条件下,其电容量会自然衰减。在储存过程中,电池蓄电容量会逐渐下降,其减少的容量与额定容量的比例,称为自放电率。通常,环境温度对其影响较大,过高温度会加速电池的自放电。电池容量衰减(自放电率)的表达方法为:%/月。镍镉、镍氢电池的自放电率为20-25%/月,锂电池的自放电率为2-5%/月。
● 循环寿命:二次电池经历一次充放电称为一个周期或一次循环。在一定的放电制度下,电池容量降至规定值之前,电池所经受的循环次数称为循环寿命。二次电池在反复充放电的使用下,电池容量会逐渐下降,一般以电池的额定容量为标准,当电池容量降至其60%或80%时的充放电次数称为循环寿命。
● 记忆效应:电池的记忆效应是指在下一次充电时所能充电的百分比。为了消除电池的记忆效应,在下一次充电之前,必须先完全放电,然后再充电。只有这样,才能百分之百的充满电池。镍氢、锂电池均无记忆效应。
● CC/CV:CC即恒流,以固定的电流对电池充(放)电;CV即恒压,以固定的电压对电池充电,充电电流会随着电压的上升而下降。对铅酸电池一般采用恒压方式充电,对镍镉、镍氢电池一般采用恒流方式充电,对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先恒压(4.2V/节)后恒流方式充电。
● 涓流充电:指以小于0.1C电流对电池充电,一般在电池接近充满电时,进行补充充电时采用涓流充电方式充电,在此情况下,电池使用寿命较长。
● -△V:这是在电池接近充满电时,电压达到一个峰值后,对其继续充电,电压会有瞬间的微量下降,一般在3~5mV之间,充电芯片多根据-△V值对电池进行控制。
● △V/△t:这是在电池接近充满电时,电池表面温度会随着时间而快速上升,,以每分钟上升的温度作为充电截止条件,一般设定在每分钟上升1度作为截止点。
● 充放电率: 充电状态和放电深度都是电池保有值。充放电状态以百分比率来表示,以满充电和满放电为100%。充电状态称为SOC;放电深度称为DOD。如:DOD=250mAh/800mAh × 100%=31.25%。
锂离子电池名称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锂金属,正极材料是碳材。习惯上称为锂电池。<BR>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氧化钴锂,负极材料是碳材。为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锂电池,称之为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
(1)电池盖
(2)正 极----活性物质为氧化钴锂
(3)隔 膜----一种特殊的复合膜
(4)负 极----活性物质为碳
(5)有机电解液
(6)电池壳
锂离子电池的优越性能
不含任何汞、镉有毒元素,是真正的环保电池。
除过流过热双重保护外,还内置智能IC保护电路.
具备高功率的承受力,充分满足摄像机/数码相机各相关负载功率要求,表现出优异的恒压源特性。
可快速完成 充电过程,完全无记忆效应。
即使大功率充放,高频度使用,其循环寿命仍比镍氢电池多1倍以上。
荷电保持能力强,月荷电保持率大于92%。
具备最优良的内部一致性,保证每次“充放”过程的一致性,确保电池最长的整体寿命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就是指其充放电原理。当对电池进行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上有锂离子生成,生成的锂离子经过电解液运动到负极。而作为负极的碳呈层状结构,它有很多微孔,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入到碳层的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当对电池进行放电时,嵌在负极碳层中的锂离子脱出,又运动回到正极。回到正极的锂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高。通常所说的电池容量指的就是放电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从正极 → 负极 → 正极的运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