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钢铁 » 钢铁综述 » 正文

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政府之“手”重抓安置

  去年国务院提出5年内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其中6000万吨的压缩任务落在钢铁第一大省河北。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首要难题是,谁去谁留的行业门槛问题;其次是花费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入,一旦停产这些设备的补贴问题,以及企业负债偿还问题;最后还有压缩产能之后,带来的失业人员安置问题等。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河北省唐山市调查时发现,由于存在以上种种问题,一些钢铁企业将化解产能障碍的“皮球”踢给政府。

  对此,民革中央建议,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建立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手段激活竞争,实现产业升级。其核心内容是,减少政府干预,建立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建立过剩产业退出补偿和救济机制,降低企业退出成本。

  提案特别提到,由中央政府统筹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或类似的专项基金,分担企业退出过程中的社会安全成本。

  国家发改委在答复中指出,发改委、工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案提出的有关建议已在《总体方案》中采纳和吸收。

  其中,发改委同意提案中有关“减少政府干预,建立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的建议,指出在起草《总体方案》时,明确提出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市场公平竞争长效机制。

  然而,对于“由中央政府统筹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或专项基金,由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承担过剩或淘汰企业的退出成本”的建议,发改委认为,不符合市场竞争的风险自负原则,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反而易对遏制产能过剩造成不利影响。

  发改委提出,《总体方案》要求各地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加大对企业转型转产的信贷融资支持和有关财税政策支持的力度,鼓励企业利用社会资金的力量,实现市场条件下的优胜劣汰,同时重点突出政府在过剩产能退出、下岗失业人员安置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gt/show-3063404-1.html

[ 钢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金属通会员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9-2022 worldme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731-28419509 客服QQ:
湘ICP备10025079号-4 湘公网安备 4302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