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钢铁 » 钢铁综述 » 正文

中哈合作升级 79个项目助我国钢铁等过剩产能转移

  “一带一路”合作有了新进展。

  12月26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第一次对话在北京签署《会议纪要》,初步确定16个早期收获项目和63个前景项目清单,涉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能源、电力、矿业、化工等领域。

  双方还确定,将争取在明年3月哈萨克斯坦总理来访时见证签署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和一批企业间协议。

  12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中哈签署了价值140亿美元的合作文件,并就180亿美元的“中哈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初步共识。

  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亚国家对于在我国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等行业存在需求,双方经济互补性明显。

  79个项目助力化解产能过剩

  12月14日晚,李克强在中哈企业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闭幕式上说:“今天台下坐着270多名中方企业代表,还有230多名哈方企业代表。这说明,中方企业家对来哈萨克斯坦投资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说明,哈方企业家把会场里更多的座位让给了中国朋友,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人来这里做生意。”

  总理的话很快取得了更富有实质性的进展。仅仅两周后,中哈产能合作第一次对话在北京举行,初步确定了16个早期收获项目和63个前景项目清单,涉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能源、电力、矿业、化工等领域。

  这些领域多为我国产能过剩现象严重的行业。魏后凯介绍,中亚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于钢铁、水泥等产品存在市场需要。而这些行业在我国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又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双方互补性很强。

  他还提醒,产能合作不仅是贸易合作,还可以是资本合作。中方通过在哈萨克斯坦投资,既实现了产业转移,又促进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会上,哈方还提出希望在食品、轻纺、家具、建材、农业、旅游等领域开展产能合作,并愿意提供融资配套和优惠政策。而这些领域,也都是中国发展较为成熟先进的。

  对于总理出访取得的成就,新华社发表评论称:“320亿美元等于在双方国家层面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既为哈萨克斯坦提供了目前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技术和装备,又给中国企业走出去、过剩产能转移提供了空间和市场,这种1+1>2的合作会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最终的结果将是140+180>320。”

  “一带一路”双边先行

  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将中哈两国联系在一起。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再次让两国关系受到格外关注。

  发改委透露,在本次会议上,双方商定将抓紧工作,继续磋商,敲定项目清单,探讨合作模式,争取在2015年3月哈萨克斯坦总理来访时见证签署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和一批企业间协议。

  哈萨克斯坦方面还在为加强双边合作“做功课”。12月25日,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港正式投入使用。

  对这一陆港,哈方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它大幅提高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并扩大中国与里海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除了哈萨克斯坦,中国也在与沿线国家加强合作。今年以来,中国已经与塔吉克斯坦启动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与斯里兰卡启动了双边自贸谈判,与印度积极研究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与泰国推进中泰铁路项目……

  “一带一路”从一个并不清晰的概念,逐渐演变成一个又一个看得见、抓得着的项目。魏后凯认为,针对每个国家的关注点和优势,在推动双边合作时做到互助互利,实现合作的长期稳定,才能逐渐走向多边、一体化的经济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gt/show-3628205-1.html

[ 钢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金属通会员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9-2022 worldme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731-28419509 客服QQ:
湘ICP备10025079号-4 湘公网安备 4302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