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钢铁 » 钢铁综述 » 正文

结构调整下 产能过剩是钢铁业最大挑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缓中趋稳,经济结构调整继续优化,对钢铁行业来说,则意味着钢材消费强度继续下降,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经济结构调整继续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对于消费、投资和外贸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0%,比去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继续优化,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行业间的分化在持续,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成上升趋势,而传统产业,尤其是包括钢铁在内的产能过剩行业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钢材消费强度继续下降

  在宏观经济指标企稳向好的同时,钢铁等传统行业仍面临较大压力。经济降速以及结构调整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钢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我国粗钢产量4.1亿吨,同比下降1.3%。另据海关总署统计快报,上半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240万吨,累计进口钢材665万吨。以94%成材率计算,上半年我国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4867万吨。由此计算,上半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3.63亿吨,而上年同期是3.76亿吨,同比继续下降。

  在需求下降的同时,钢铁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低于需求的降幅,市场供需矛盾加剧,钢材价格大幅下滑,企业利润普遍下降。根据中钢协统计,今年前五个月,101家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利润总额仅为5.28亿元,主营业务亏损达165亿元。

  产能过剩是行业最大挑战

  目前,我国有大约12亿吨粗钢产能,按上半年粗钢产量估算,全年产量在8.2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68%。从现在的产能利用率情况、钢材价格走势、企业经营状况等来综合分析判断,我国粗钢产能处于严重过剩阶段,这是造成当前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为行业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对我们来说值得借鉴。以日本为例,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钢铁工业主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发展节能技术等,大力降低成本以渡难关。在这一过程中,日本通产省对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指导,同时促进行业内以追求经济性的资产重组或一些公司、企业的合并。日本政府在鼓励节能投资和技术开发引进等方面也采取了促进政策。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日本政府制定了政策法规。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政府从法律制度上为并购开辟道路,但并不过多介入具体的并购项目。

  近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化解过剩产能有关的规章、文件等。特别是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采用“四个一批”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即通过扩大内需消化一批,通过走出去转移一批,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一批和通过提高环保、安全、能耗标准淘汰一批。有专家指出,当前钢铁产能退出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因为钢铁产业的投入比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短期内很难退出。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虽然面临盈利压力,但还没有困难到破产倒闭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会自愿退出市场,而是采取降价等恶性竞争方式留在市场,等待宏观经济复苏。

  应该说,化解过剩产能具有长期性。可以通过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能耗和环保标准淘汰工艺技术落后的产能。在市场退出方面,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等问题,建立与钢铁企业退出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

  总而言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钢铁作为经济建设的基础材料,需求量仍将保持在一定规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也将为钢铁业发展带来机遇。要摆脱当前困难的局面,还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化解过剩产能矛盾,坚持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gt/show-3929972-1.html

[ 钢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金属通会员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9-2022 worldme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731-28419509 客服QQ:
湘ICP备10025079号-4 湘公网安备 4302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