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清爽的大街小巷,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有序行驶的车辆,环境整洁的菜市场。公园里,晨练或晚练的人们,翩翩起舞……这些和谐美丽的场景,是首钢水钢厂区内的真实镜头。
2016年,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全力推进“四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活动之际,水钢多次提出:“要以节能环保为抓手,全力推进‘花园式工厂’建设,实现与六盘水市的共建共荣。”
有号召就有行动,一场以节能环保为主线的“花园式工厂”建设活动在水钢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源头治理节能环保两不误
“节能是企业生存的基础,环境保护是企业生存发展不可逾越的红线、底线。”这在水钢已经成为共识。在生产经营中,水钢坚持源头治理,将环保与安全、资金、产品质量等关系水钢生存发展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共同落实,实现了节能和环保两不误。
2016年,尽管钢铁行业的“寒冬”并未消失,企业经营生产仍然举步维艰,但是,水钢依旧投资了6814.6万元,将石灰石半干法脱硫工艺改造成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对6号、7号烧结机机头烟气进行治理。这一工程采用了直排式吸收塔工艺,为保证不产生石膏雨,水钢还在烟囱处设置了旋转除雾器,较大程度地改善了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该工程于2016年8月7日开始施工,预计今年3月底可试运行。届时,水钢烧结机烟气中二氧化硫和烟粉尘外排浓度将稳定达到《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2-2012)限值标准,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烧结矿成本。
为避免产生工业“三废”,水钢在煤焦化公司采用内分式熔硫釜技术生产干硫膏。这一项目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维修量小、无废气废渣等优势。由于物料在釜内始终保持有序的流动状态,没有溶液蒸发、浓缩过程,所以该技术不会产生废渣、废水。同时,该技术还节省了大量蒸汽,产出的硫磺含水低,便于储存、运输,对水钢实现清洁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以来,水钢能源公司动力片区的锅炉既烧煤气又烧煤,以保证生产需要。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实施,水钢能源公司积极响应,支持环保工作,向无煤燃烧目标逐步迈进。通过采取系列攻关措施,2016年初,水钢能源公司实现了无煤燃烧。2016年11月份,水钢还启动了1号汽轮鼓风机改汽轮发电机项目,目的在于减少煤气放散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实现降本增效。项目投运后,每年可为水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2016年,水钢通过系列攻关,提高了转炉煤气和高炉煤气的回收量,提高了自发电率,使自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大关,达到100008万千瓦时。
齐抓共管细节入手促提升
节能环保无小事。在水钢,从集团总部到各二级分厂,到各车间、班组,都将节能和环保当作重要工作抓好、做好。
2016年7月~8月份,为做好焦炉烟尘治理工作,水钢煤焦化公司二炼焦车间对烟尘治理工作展开攻关。在攻关活动中,该车间层层落实措施,严格把关。通过治理,水钢焦炉炉体综合治理无烟率达到99.9%,环保设施运行率、完好率和冒烟及时处理合格率达到100%,同步运行率大于98%。
2016年12月份,为确保废水不向外渗漏,水钢博宏公司冷料厂利用3天时间完成对渣山废水回收池的改造工作。由于钢渣不吸水,且碱性较高,周边地表水、生活污水和钢渣降温生产用水从渣山过滤后,集中在渣山最低处排放,导致排放的废水碱性较高,达不到环保要求。2015年10月份,水钢立项对渣山废水进行治理,在渣山最低处修建低位水池处理废水。处理后的废水主要用于生产和降尘。由于废水会从高处向低处渗漏,废水回收池不便于用水泥浇筑,只能采取向低处深挖的方式建造。另外,由于低位水池周边仍是废渣,会出现少量废水向外渗漏的现象。2016年12月17日,水钢冷料厂利用废旧工字钢和钢板制作隔离板,安装在低位水池内漏水的一侧,将碱性废水隔离在低位水池内,防止了废水向外渗漏,提高了废水资源回收率。
筑牢基础多项措施抓落实
节能和环保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基础工作踏踏实实地做起。这种理念在水钢已经深入人心。
水钢炼铁厂一烧车间因设计原因,4个生石灰仓一直往外冒石灰,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自2016年初开始,该车间组织倒班职工和车间管理人员,利用下班后的2个小时开展义务劳动,清理卫生死角、修剪草坪等。该车间还抽调了10名具备一定业务技能的职工组成突击队,主要进行设备工艺技术改造,对影响生产的问题进行攻关。
水钢博宏水泥分公司烧成车间通过开展一周双检和争当“清洁之星”活动,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生产设备被擦拭得一尘不染。该车间的一周双检工作从清洁着手,对现场“跑、冒、滴、漏”现象进行了整改。该车间还更换了回转窑窑头、窑尾除尘器布袋,修复了中转站除尘器脉冲阀,减少了粉尘外溢。该车间还组织职工利用工余时间自发地对积灰、撒落的熟料等进行清理。为常态化开展清洁工作,该车间开展了“清洁之星”评比活动。该车间对个人和班组负责的区域环境、机台卫生进行综合评比,每月评出一名“清洁之星”,对获得“清洁之星”的个人进行嘉奖,同时,在班组竞赛活动中给予获奖班组加分奖励;对连续2次排名最后的班组进行考核。此类活动的开展,使职工主动从改善工作环境的小事做起,营造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环境。
在强化各项节能环保管理措施的同时,2016年,通过积极争取,水钢还获得了六盘水市林业局专项资金250万元,用于持续开展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绿化工作。水钢转炉煤气回收与提高自发电率的攻关工作也在持续进行中,并提出了2017年自发电率达到70%的目标。
“花园式工厂”的创建,使水钢做到了节能、环保工作的双促进、双提高,在净化、美化环境的同时,激发了职工的干劲。如今的水钢,环境好了,职工的精神面貌好了,各种经营生产指标也日渐向好。2016年,水钢减亏5.5亿元,实现了经营整体“不失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