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数据:
品种 | 开盘 | 最高 | 最低 | 收盘 | 涨跌 | 成交 | 持仓 | 库存 |
铜 | 880 | 880 | 725 | 810 | 40 | 435 | 40312+2085 | 207700+4325 |
铝 | 807 | 810 | 774.5 | 2795 | 3 | 119146 | 522378+2843 | 728050-25 |
铅 | 1710 | 1715 | 1665 | 1675 | -28 | 13689 | 59380+1430 | 39725-125 |
锌 | 3730 | 3730 | 3595 | 3640 | -70 | 28164 | 132522+1014 | 99400-200 |
锡 | 12400 | 12400 | 1200 | 12200 | 410 | 2458 | 12430+82 | 11930-140 |
镍 | 38300 | 38800 | 37800 | 38100 | -45 | 8685 | 50006-172 | 4878-72 |
CMX铜 | 264.75 | 266 | 258.5 | 263.7 | -1.75 | 11453 | 70575-467 | 36410-- |
2月期金 | 645.2 | 648.1 | 640.6 | 644.7 | -3.4 | 126527 | 365650+3527 | 7463524-- |
场内数据: LME铜持仓分布: 现 货/2月21日 2986 1059 2月22日/3月21日 3090 409 3月22日/4月18日 5102 239 4月19日/3月期 036 1814 4月余 0 -1 5月1日/63月期 21098 139 LME铜库存分布:(单位为吨) 鹿 特 丹 12850 +250 新 加 坡 19675 -1050 巴尔的摩 18425 -150 弗里辛根 6600 +3300 釜 山 9550 -1150 新奥尔良 50500 +50 来 亨 12850 +250 光 阳 港 12700 -500 总 计 207700 +4325 注销仓单 14350 -2150 另:铝注销仓单 19050/-1250 LME铜期权行情 月 份 敲定价 波动率 看涨期权 持仓量 看跌期权 持仓量 总持仓 铜 2月 5800 36.69 148.76 --- 157.72 --- 8542/8304 3月 5800 36.91 282.40 --- 278.43 --- 11013/10892 4月 5800 37.09 371.40 --- 360.53 --- 2887/4082 |
LME市况报告---期镍再创新高,铜价受库存增加打压而下跌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镍价格周五连续第八个交易日创下新高,因罢工忧虑挥之不去,而铜库存上升打压了人气.
铜库存增加了4,325吨,令铜价下跌;而镍价升至每吨38,950美元,较今年年初水准上涨逾15%.
Xstrata萨德伯里镍矿工人未能就新的合同达成协议,引发镍价新一轮的涨势.
如果该矿劳资双方未能在1月31日午夜之前达成协议,超过1,000名工会工人或将罢工.
目前镍库存约2,700吨,不足全球一天的消费量.自去年年初时的37,000吨一路减少.
三个月期镍收报38,100,周四尾盘报38,145美元.
**期铜承压**
三个月期铜收报5,810美元,周四报5,850,当时一度创下两周高点5,910.
期铜盘中低点为5,715,当日跌2.3%.
LME铜库存增至207,700吨,是去年1月水准的两倍以上.
继2006年大量释出库存後,预期中国买家将会返场.
中国12月铜进口较上年增加59.4%至95,831吨,暗示该国欲重新补充库存.
三个月期锡徘徊在本周纪录高位12,500下方,收盘报12,200美元,周四为12,275.
三个月期铝以2,795美元报收,高于周四水准2,792,但低于周三创下的四周高位2,846.
铝价近来因几内亚罢工造成铝土矿出货中断而受提振.
三个月期锌收报3,640,周四为3,710;三个月期铅跌28美元,报1,675.
COMEX市况报告---期铜收低,投资者在周末前夕锁定获利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期铜周五收低,因部分投资者在周末前夕锁定获利.本周铜价攀升近5%.
3月期铜跌1.75美分至每磅2.6370美元,盘中介于2.5850至2.66美元间波动.
3月合约本周上涨12美分或4.8%,因连续三周抛售令价格下跌逾14%後,投机性买盘入市.
现货月1月合约跌1.80美分,收报每磅2.6215美元,其它合约下跌0.35-2.05美分不等.
预估最终成交量仅为5,000口,不到周四成交量11,453口的一半.
一分析师称,"现在只是一年之初,我们并不十分了解需求情况...不知道来自中国的需求是否会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