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大绀山组,其次为元古界沙湾坪组、泥盆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是大绀山组 。震旦系大绀山组(z ),依岩性组合特点,自下向上划分为四个岩性段:
(1)大绀山组b段(Z ):分布在云浮硫铁矿采
场东侧,为铅、锌多金属矿含矿层位。铅、锌多金属矿体V 、V 、V 即赋存其中。岩性自下而上可分两层:
第一亚段(Z ):由薄层石英岩、黑云母石英岩、二云母片岩、千枚岩等组成,厚35~91 m。
第二亚段(Zd ):为厚层块状石英岩或黑云母石英岩夹薄层绢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及千枚岩,厚10~38 m。
(2)大绀山组c段(Z;):该段在区内分布最广。岩性自下而上可分两层:
第一亚段(z ):由云母石英片岩、钙质黑云母石英岩、石英岩等组成。多呈互层状、中夹少量结晶灰岩、斜长石角岩,厚71 nl。
第二亚段(Z ):主要由深灰色层纹状泥质结晶灰岩、堇青石黑云母结晶灰岩,堇青石角岩、斜长石角岩组成。局部夹石英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等。厚<72 m。
(3)大绀山组d段(Z ):主要分布在尖山倒转向斜核部等处。岩性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层:
第一亚段(Z d-1):由变质炭质粉砂岩、炭质千枚岩、泥质结晶灰岩、钙质石英岩及条带状黄铁矿
层组成。厚8~60 In。
第二亚段(Z: ):主要由黄铁矿、变质炭质粉砂岩或炭质千枚岩构成二组分韵律层,其次由钙质石英岩、泥质结晶灰岩及其他岩石构成三组分韵律层。厚24~60 m。
第三亚段(Z ):主要由厚层炭质千枚岩,变质炭质粉砂岩夹钙质石英岩、泥质结晶灰岩及微一薄层状黄铁矿、铁闪锌矿组成。厚20—35 m。大绀山组d段是区内黄铁矿层、铅、锌多金属矿层含矿层位之一。铅、锌矿层位于该黄铁矿层底板“黑色岩系”中。
(4)大绀山组e段(Z ):分布于尖山以东等处。
下部为变质炭质粉砂岩,夹细粒石英岩、条带状赤铁矿、硅质岩、泥质结晶灰岩等,厚度>30 m;中部为变质粉砂岩、泥质结晶灰岩,夹含锰粉砂岩,厚112 m;上部为绢云母石英片岩,含锰粉砂岩、炭质千枚岩,灰白色细粒石英岩,夹炭质粉砂岩、层凝灰岩等。厚>386 m。本段风化层较厚,岩矿多呈土状、粉砂状。岩石以含铁质、锰质为特征。
1.2 构造
矿区褶皱及断裂构造较发育。褶皱构造主要有尖山倒转向斜、723(大台)倒转背斜;断裂主要有大降坪弧形断裂带。
非常详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