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产盐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相传炎帝时(约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风沙氏煮海为盐。最早起源于山东半岛胶州湾一带,是用火熬海水制盐之鼻祖;此法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逐渐过渡到用滩晒法制海盐。湖盐的生产至少从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开始,即用人工盐田晒制石盐的生产方法,春秋战国时代“肇始于山西解池”(即今运城盐湖)。殷商甲骨文中的“卤”字写作“※”,是人工盐田晒卤制盐的象形文字。井盐的生产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代,公元前256~前251年李冰为蜀守时已采用钻井汲卤煎盐方法开采利用今四川省双流、成都一带的卤水矿。这种钻井技术约在12世纪前传到西方各国,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中国矿盐(亦称岩盐)的生产历史只有数百年,先是从地面或地下直接采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云南省石羔井开始采用斜井开采,到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四川省自贡钻出第一口岩盐井,注水溶解后汲卤制盐,为钻井水溶开采法的雏形,至1895年开创岩盐的自然连通开采工艺。另外,在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广泛出露盐泉,利用盐泉“汲卤熬盐”已有数百年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开凿天然气井,并利用天然气煮盐最早的国家。
中国产盐历史悠久,但在旧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扩大盐的税利收入,大都采用专卖形式,以严刑峻法控制着盐的产销,束缚了盐业的发展。从清末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者通过以盐税为抵押的巨额贷款,直接控制了中国的盐业管理大权,肆意榨取盐的税收;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华时期,霸占了沿海大部分盐场,以血腥手段镇压盐工,掠夺盐产品;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僚资本家通过专卖、官运和运商登记等手段,全面强化对盐业产销的控制,低价收购产品,以垄断价格销售。总之,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的桎梏,加上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和盘剥,使中国的制盐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盐矿资源不清,设备简陋陈旧,生产全靠手工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40多年的努力,盐矿的地质研究、普查、勘探事业以及制盐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随着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相继发现了一批盐矿产地。经过大量的地质研究和勘查工作,截至1996年底,我国探明NaCl保有储量达4 000余亿t。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制盐工业有计划地进行了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新建、扩建、改建了南堡、羊口、复州湾、莺歌海、张家坝、吉兰泰等一批大中型盐场(厂);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省结束了不产盐的历史;湖北省云应地区形成新的井矿盐生产基地。1996年末全国盐的生产能力达到3 887万t,比1950年末的300万t增长了近12倍。采盐制盐技术显著进步:海盐区总结推广了新卤、适当深卤、适当长期结晶的新工艺,部分结晶池采用了塑料薄膜苫盖;盐田基本实现了扬水、制卤、结晶、集坨“四集中”要求;生产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大中型湖盐场采用了联合采盐机或采盐船,结合管道水输或轻便铁轨运输,以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地下卤水盐矿开采由单一提捞法采卤,发展为气举采卤、抽油机-深井泵采卤、电动潜卤泵采卤。对于古代岩盐矿床由旱采发展到水采,水采中的钻井水溶法又由单一提捞法改进为单井对流法、多井连通法;成功地采用了油垫法、气垫法和水力压裂法采盐;硐室水溶法代替旱采用于开采特低品位的岩盐矿床;用真空制盐法代替了圆锅、平锅煎盐;加之热压蒸发、闪急蒸发制盐的盐硝联产技术的引进,全面改变了盐业生产的面貌。在盐业战线上建立起一整套包括科研、教学、地质、采矿、设计、科技情报、钻井、采卤、标测、制盐、盐化工、发电、机械制造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盐业科技队伍。
我国1996年生产原盐2932.4万t,其中海盐占70.95%、湖盐占7.85%、井矿盐占21.2%。生产海盐的省(市、区)有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主要生产企业单位有辽宁省的营口盐场、复州湾盐场、皮子窝化工厂和金州盐场、天津市的塘沽盐场和汉沽盐场、河北省的南堡盐场、黄骅盐场和大清河盐场、山东省的羊口盐场和埕口盐场、江苏省盐业公司、海南省莺歌海盐场等。生产湖盐的主要省(区)有内蒙古、山西、青海、新疆、西藏等;主要生产企业单位有内蒙古的吉兰泰盐场和雅布赖盐场,青海的茶卡盐场和柯柯盐场,新疆的盐湖化工厂、七泉湖化工厂、七角井化工厂等。生产井矿盐的省份有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主要生产企业单位有四川的五通桥盐厂、张家坝化工厂、自流井盐厂、邓关盐厂、大安盐厂、长山盐矿和贡井盐厂,云南一平浪盐厂,湖南湘澧盐矿和湘衡盐矿,湖北应城盐矿,江西的江西盐矿等;其中四川自贡盐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井矿盐工业生产基地,素有“盐都”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