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钢铁 » 钢铁知识 » 正文

铁矿资源开发阶段

一、地质勘查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满足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很快地组建了地质勘查队伍,并围绕钢铁工业建设项目,在已知铁矿产地,有重点地进行了鞍山、包头、大冶等地的铁矿地质勘查工作,揭开了我国铁矿勘查工作的新篇章。通过近50年来的工作,全面的、系统的、大规模的勘查基本上查清了铁矿资源分布格局及其特点,探获了大量铁矿储量,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可观的铁矿原料资源。同时培育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铁矿地质勘查队伍,掌握了一套铁矿勘查技术方法,获取了一批铁矿地质科研成果,提高了铁矿地质科学水平。
   
铁矿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丰硕成果,完全有赖于国家对铁矿勘查的重视和给予巨额投入。80年代以前铁矿勘查所投入的资金、力量和工作量,均居所有金属矿产之首。从“二五”(1958~1962年)至“六五”(1981~1985年)期间,历年都保持一支上万人的铁矿专业队伍。70年代,尤其是富铁矿找矿与科研会战期间,队伍每年都在5万人以上;1978年最高达到12万人,占全国地质职工总数的12.8%。
   
1950~1995年,全国用于铁矿勘查的费用总共37.8亿元。机械岩心钻探工程约为3000万m,及大量槽探、井探、坑探等工程。

 

(一)铁矿地质勘查阶段的划分

 
   
我国对铁矿的勘查工作,根据勘查性质、任务和目的,基本上分为普查找矿(初步普查)、详细普查(矿区评价或初步勘探)、矿区勘探(详细勘探)3个阶段:

 
   
1.普查找矿阶段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重要的远景地段开展1/5万、1/2.5万、1/1万地质调查和物探、化探普查;或者对已知矿化点、群众报矿点和物化探异常区进行矿点检查。这一勘查阶段通过对已发现的铁矿点或异常区进行较大比例尺的地质测量(调查),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掌握铁矿体规模、产状、分布;初步弄清铁矿石品位、有益有害组分。在一般铁矿床中,当矿石中的硅酸铁、硫化铁和碳酸铁等非工业用铁含量超过1%~3%时,将会影响铁矿的利用。因此,在普查找矿阶段虽不作选冶试验,但要用类比方法评价铁矿石的工业利用意义。当然,如果铁矿石的组分复杂和矿物粒度细,国内又没有成熟的经验,也可以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和其他方法可选性试验。
   
从整个地质勘探工作阶段的性质来看,普查找矿主要是解决“有没有矿和矿在哪里”的关键问题,提出可供进一步工作和详细普查的意见,是铁矿地质勘查中极为重要的工作。

 
   
2.详细普查阶段

 
   
在普查找矿基础上,通过大比例尺地质调查查明矿床赋存条件;采用物探详测或精测进一步圈定和研究异常;通过系统工程揭露,查明矿体规模、分布和产状;布置系统采样和样品分析,详细研究铁矿石物质成分、有益组分和有害组分的含量;充分地研究矿石的可选性能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工作重点是详细查明、圈定铁矿体,研究矿体地质特征,按照规范要求划定各种矿体(块)边界,对矿石选冶试验和实验室流程做系统研究,评价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外部开采技术条件等。详查阶段是为矿区勘探阶段做好准备。但根据工业生产和市场需要,不一定都转入矿区勘探。

 
   
3.矿区勘探阶段

 
   
铁矿地质勘探阶段,是在详细普查工作基础上,更详细研究矿体地质特征。按照国家储量管理委员会制订的规范要求,以及矿山开采部门确定的工业指标,正确圈定工业铁矿体。详细查明铁矿石质量、数量和空间分布,研究铁矿床的开采和利用技术条件,进行矿床地质技术经济论证等。矿区勘探使用大量的深部勘探工程,例如钻探和坑探,全面系统地查明矿体规模、产状、形态、有益有害组分含量和空间分布,以及矿石品级和加工性能,根据生产需要求取各类矿石储量,为矿山开发建设提交铁矿勘探报告。
   
铁矿地质勘查工作的3个阶段,在具体工作中有时不易截然分开,各阶段任务虽然明显不同,但又彼此之间互相联系,在地质勘查中,一般是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和应用。

 

(二)铁矿地质勘查的技术和方法

        1.铁矿地质勘探类型和探矿工程密度 
  

在铁矿地质勘探中,按照经济的原则使用探矿工程控制矿体,首要的是确定探矿工程密度。依据矿体分布范围、规模大小、形态变化、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质量变化情况等,也就是按照控制矿体难易程度,将铁矿床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种勘探类型,然后分别不同勘探类型采用不同的工程密度布置工程,以控制铁矿体的变化和圈定矿体(表3.2.9)。

 

3.2.9铁矿床勘探工程间距表

 t3-2-9.jpg

 

 
   
在我国铁矿地质勘探工作中,常常采用经验法、类比法、勘探线剖面精度分析法、稀空法、探采资料对比法确定勘探类型及勘探工程网度。近年来开始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来确定矿床的勘探网度,其中地质类比法是经常采用的方法。我国已知铁矿中,第Ⅰ类型有受变质沉积成因的南芬铁矿、海相沉积成因的庞家堡铁矿;第Ⅱ类型有岩浆成因的攀枝花铁矿,水厂、梅山和大顶铁矿因形态简单、品位变化小,也属此类型;第Ⅲ类型有大冶铁山、金岭、西石门、姑山铁矿等,一般是接触交代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第Ⅳ类型铁矿规模小,形态复杂,产状变化大,矿石质量和数量分布不稳定、不连续等。铁矿床勘探类型划分依据见表3.2.10。

 

3.2.10铁矿床勘探类型划分依据

 t3-2-10.jpg

 

 

 
   
2.铁矿地质勘探程度和深度

 
   
铁矿勘探的深度要根据矿山建设和生产实际要求来确定。根据我国当前开采技术条件,铁矿勘探深度一般为300~500m,垂深大于500m的矿体以稀疏钻孔控制其储量远景,为矿山总体规划提供资料。铁矿勘探规范中所确定的深度,是按矿山开采下降速度每年10m深,服务年限30年计算的,因此从矿床露头起向下延深300m,即为矿床的勘探深度。大型矿床勘探要分期、分阶段进行,防止过早勘探而造成浪费;矿床地质勘探应以探明矿山第一期设计规模所需要的各级储量为原则。
   
在铁矿地质勘探中,因要满足矿山设计对地质资料和矿产储量的需要,故对矿体不同部位应确定不同的勘探控制程度。通常将铁矿储量划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储量供矿山编制采掘计划用,一般由矿山生产部门勘探;B级储量是地质勘探阶段取得的高级储量,分布于矿山建设的首采地段;C级储量是矿山设计的依据,其勘探工程密度较B级储量控制稀疏;D级储量是由稀疏探矿工程控制,只能作为矿山远景规划或进一步勘探的依据。
   
在地质勘查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类型矿床,各种级别的储量比例要求不同:矿区勘探阶段,铁矿床B级储量要达到10%~20%,B+C级储量要达到50%;矿区详查阶段一般不要求B级储量,其中,C级储量占主要比例,D级储量占10%~30%;矿体比较复杂的矿床,只要求探明C+D级储量,C级储量占全部储量的40%即可。在主要勘探区段或第一期开采范围以外的矿体或区段,只用稀疏工程配合物探方法大致查明矿体规模、形态和分布范围,控制D级储量,作为今后扩大矿山规模和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依据。

 
   
3.铁矿勘探技术要求

 
   
为确保铁矿地质研究程度,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各项地质技术工作均要遵循有关勘探规范,使勘探工作质量保证有章可循,达到规定的要求指标。例如矿区地质图比例尺要达到1/1000~1/5000,地质底图必须采用国家测地坐标系统的相应比例尺正规地形底图;地质测量的填图密度要符合相应比例尺要求,并结合矿区地质复杂程度确定每平方公里观测点;磁性铁矿床必须运用磁力勘测方法对矿区(体)进行不同精度的地磁测量,对钻孔要运用三分量磁测井工作;探矿工程,包括探槽、浅井、坑道、钻孔必须根据矿体产状、形状和地形条件正确使用,合理配布,每种工程都应以最大交角穿透矿体;钻探工程要有严格质量要求,如矿心采取率(包括顶、底板5m范围内的围岩)不得低于75%,岩心平均采取率不得低于65%等。
   
查明铁矿石质量是勘探中最主要的地质工作,所有勘探工程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穿切矿体并系统采取矿样。因此,矿石的样品采取、加工和测试都有明确规定,以保证样品及化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其中:
   
(1)基本分析   主要查明矿石中铁组分含量,要求按矿石类型分段连续取样,一般样长1~2m,槽井和坑道采样一般用刻槽法,断面规格5cm×2cm或10cm×3cm。基本分析项目为全铁(TFe),但当硅酸铁、硫化铁及碳酸铁含量达到5%时,应增做磁性铁(mFe),用mFe圈定矿体,并用来圈定氧化矿体界线。对矿石中的伴生有用组分、有害杂质、造渣组分等,应根据其含量变化和工业指标要求,确定是否做基本分析或组合分析。
   
(2)组合分析   查明有益、有害组分含量与分布,并计算伴生组分的含量。组合样须分矿体、矿石类型等按工程组合,重量一般为100~200g,从基本分析样的副样中按样长比例提取。分析项目一般根据光谱全分析和化学全分析结果确定,分析项目主要是SiO2、S、P等。
   
(3)光谱全分析   及化学全分析前者是了解矿石和围岩中的元素及其大致含量,以作为确定化学全分析项目的依据,样品从矿体不同部位及不同矿石类型样品中采取。后者是定量查明各种矿石类型中主要元素及其组分含量,以确定铁矿石的性质与特点,它是在光谱全分析及岩矿鉴定基础上进行的。样品或从组合分析副样中提取,或单独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每种矿石类型一般需做1~3件,全分析总和应在99.3%~100.7%范围以内。
   
(4)物相分析   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确定铁矿石中铁的赋存状态、含量及分配率,以确定矿石的自然分带,为确定矿石选冶工艺及条件提供依据。铁矿物相分析一般分析磁性铁、硅酸铁、碳酸铁、硫化铁及赤褐铁矿5个类别。
   
(5)单矿物分析   查明矿石中铁矿物化学成分,伴生有用组分的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主要为工业利用确定选冶流程。易分选的单矿物样一般重2~20g。
   
铁矿石样品加工要按Q=Kd2公式进行,并抽3%~5%样品进行内检,样品缩分误差不大于3%。化学测试的质量要进行内、外检查,以确定基本分析的偶然和系统误差。内检数量要达到10%,外检数量要达到3%~5%,样品总数较少时,必须不少于30件。铁矿石的化学分析和物相分析允许偶然误差不能超过“规范”的规定。
   
为确定矿石工业利用性能和选冶加工工艺流程,凡需选矿石均应采取选矿试验样。详细普查阶段和矿区勘探阶段都应进行可选性试验及流程试验。选矿试验结果是评价铁矿床工业价值及确定含量计算工业指标的依据,选矿试验样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样品重量一般为数吨,半工业和工业试验所需样品重量随着试验工厂的生产规模和试验时间而定。选矿试验一般由勘探单位负责进行,半工业试验由勘探单位和工业部门配合进行,工业试验则由工业部门负责进行。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查明和研究是铁矿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工作中要测定矿石和近矿围岩的物理技术性能,为铁矿开采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包括体重、块度、湿度、孔隙度、松散系数和安息角等。其中,铁矿石的大、小体重也是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按“规范”规定铁矿石体重测定,小体重测定每一种类矿石不得少于30件;大体重测定,每件(次)体积不得小于0.125m3
   
铁矿床地质勘探最终工作要进行储量计算。勘探阶段计算储量所采用的工业指标不同于普查和详查阶段所采用的通用指标,而要由地质勘探部门根据各个矿床地质实际资料来确定边界品位、工业品位、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等,并经工业利用部门和有关上级部门审定批准,然后根据批准下达的指标圈定矿体和计算矿石储量。通常应严格按照指标圈定矿体,并选择最合理和正确的储量计算方法,按矿体、分矿石类型划分各类边界和块段,分别计算其储量和平均品位,同时计算能综合回收利用组分的储量,划定采空区和氧化带深度等。

 
   
4.矿区水文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铁矿地质勘查各个阶段均需开展水文地质工作。普查阶段在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水文、地貌和地质特征,一般评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详细普查阶段则需开展相应的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及简易水文观测工作;矿区勘探阶段则需部署矿区水文地质详查和专门水文地质工作。矿区水文地质工作是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查明矿床充水原因,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矿区含水层各种特征和富水性。通过专门的水文地质工程及抽水试验,取得可靠的水文数据。正确计算和预计矿坑(井)的最大涌水量,以便提供研究矿床开拓方案、开采方法、矿山用水和防水措施。

 
   
5.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要求

 
   
该项研究主要是在矿区勘探阶段实施。要求查明岩、矿石性质和构造破碎带对矿山开采的影响;测定矿体和矿体顶、底板岩石的力学物理性质,包括矿石技术物理特性,矿体顶、底板岩石的稳定性,岩石硬度,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确定和计算开采剥离比、帮坡角、贫化率;确定氧化带及其他不利开采条件等。要根据铁矿区地质条件,分析确定矿床工程地质类型和复杂程度,以便进一步开展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对矿山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人为灾害做出预测评价,以及一切对矿山生产建设有影响的因素,都要在地质勘探阶段给予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6.矿床技术经济评价要求

 
   
根据地质勘探提供的地质资料、探明储量和矿床技术经济条件,对矿床未来工业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确切的评价,以及论证矿山建设的合理性,保证铁矿山基建投资的可靠,预估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果。在铁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共生矿产和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因素对矿山开发的影响。
   
铁矿地质勘探工作的成果、实施过程和技术要求是按统一的规范进行的。我国的《铁矿地质勘探规范》,于1958年第一次颁布,以后随着钢铁工业和铁矿采掘业的发展而不断修改补充。最初的铁矿勘探规范全称为《矿产储量分类规范(铁)》。1977年颁布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1981年地质部和冶金工业部联合颁布了《铁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9年全国储量管理委员会试编新的铁矿地质勘探规范,增加了矿床综合经济评价的内容等,给铁矿勘探注入了经济分析的新内容。

 

二、矿山开采

 
   
我国经过40多年的基本建设,已建成铁矿山204座。其中:重点矿山44座,地方国营矿山160座,共形成铁矿开采能力19719万t。
   
铁矿山的开拓方式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平峒、斜井、竖井)两大类别。我国在1949~1957年期间,80%以上的矿山为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的不到20%。随后,由于一批露天矿相继建成投产,地下开采的比重急剧下降,到90年代初,露天开采的比重升到了80%,地下开采的比重则降到了20%。

 

(一)露天开采

 
   
1996年全国露天开采的铁矿石原矿量为18538万t,占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的73.5%。重点露天矿山27座,共产铁矿石原矿量9106万t,占重点矿山矿石产量10637万t的85.6%。重点露天矿经济技术指标:采出的矿石平均含铁27.67%,回采率97.07%,贫化率4.39%,剥采比2.74t/t,下降速率7.50m/a。
   
露天矿穿孔、铲装、运输等技术装备不断更新。目前,在全国重点矿山穿孔已形成牙轮钻和潜孔钻并用的结构,完全淘汰了冲击钻。1996年,牙轮钻台年综合效率为23787m,最高31611m(水厂铁矿);潜孔钻台年综合效率14066m,最高25279m(兰尖铁矿)。铲装设备向着大型化、现代化方向发展。1996年,重点露天矿使用最多的是4~4.6m电铲,台年平均综合效率133.3万t,容量最大的16m电铲,台年平均效率347.5万t,最高482.1万t(齐大山铁矿)。运输方式主要为汽车和铁路运输,部分采用胶带运输。80年代以来,本溪钢铁公司和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一些矿山逐步用108~154t的电动轮汽车取代了其他汽车,实现了运输汽车大型化、现代化。1996年,108t汽车的台年效率平均为35.9万t;154t汽车为89.5万t,最高123万t(齐大山铁矿);使用最多的42t汽车,台年效率平均为27.6万t,最高44.3万t(白云鄂博铁矿)。1965年以后,部分重点矿山采用了铁路电机车运输,1996年,重点露天开采矿山电机车的台年平均效率:80t电机车为79.18万t、100t电机车为54.99万t、150t电机车为88.26万t。
   
露天开采的采矿工艺,长期采用全境推进,宽台阶缓帮作业的采剥工艺,现在已开始转向陡帮开采,横向推进新工艺。80年代以来,许多大型露天矿由山坡露天转入深凹开采,由于作业条件恶化和运输出现问题,从而制约了生产能力的提高。1994年开始实施了“深凹露天矿开采综合技术研究”的“八五”攻关项目,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在爆破器材和技术方面也有所发展,陆续采用了岩石炸药、铵油炸药、硝铵炸药、乳化油炸药等等,在生产中应用了大区多排孔微差爆破技术。

 

(二)地下开采

 
    1996
年全国地下开采铁矿石原矿6690万t,占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的26.5%。其中重点地下矿山17座,共产矿石原矿1536万t,占重点矿山产量的14.4%。重点地下矿经济技术指标:采出矿石平均品位为36.9%,回采率76.2%,贫化率19.8%,年下降速度6.98m。
   
目前,地下开采的采矿方法主要是无底柱采矿法,大约占72%,其次是浅孔留矿法,占9%,房柱式和壁式采矿法占8%,空场法占7%,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占3%,充填法占1%。地下开采的矿山巷道支护由50年代的木支护发展到了现在木支护、混凝土支护和喷锚支护三种支护方法并存的局面。凿岩装运也逐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现在已普遍采用凿岩台车凿岩、装运机铲装、电机车运输。由于采矿方法、技术装备、支护方法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地下矿山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49年,全国重点地下矿山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19.9t/(人·a),到1995年已达到561t/(人·a),提高了近30倍。

 

三、选矿与加工技术

 
   
我国铁矿由于贫矿多(占总储量的97.5%)和伴(共)生有其他组分的综合矿多(占总储量的1/3),所以在冶炼前绝大部分需要进行选矿处理。
    1996
年全国入选铁矿石21497万t,占全国产铁矿石原矿25228万t的85.2%。入选铁矿石生产铁精矿粉8585.7万t,其中重点选矿厂处理原矿10961万t,生产铁精矿粉4158万t,占全国铁精矿粉产量的48.4%。

 

(一)矿石破碎

 
   
我国选矿厂一般采用粗破、中破和细破三段破碎流程破碎铁矿石。粗破多用1.2m或1.5m旋回式破碎机,中破使用2.1m或2.2m标准型圆锥式破碎机,细破采用2.1m或2.2m短头型圆锥式破碎机。通过粗破的矿石,其块度不大于1m,然后经过中、细破碎,筛分成矿石粒度小于12mm的最终产品送磨矿槽。

 

(二)磨矿工艺

 
   
我国铁矿磨矿工艺,大多数采用两段磨矿流程,中小型选矿厂多采用一段磨矿流程。由于采用细筛再磨新工艺,近年来一些选矿厂已由两段磨矿改为三段磨矿。采用的磨矿设备一般比较小,最大球磨机3.6m×6m,最大棒磨机3.2m×4.5m,最大自磨机5.5m×1.8m,砾磨机2.7m×3.6m。
   
磨矿后的分级基本上使用的是螺旋分级机。为了提高效率,部分选矿厂用水力旋流器取代二次螺旋分级机。

 

(三)选别技术

 
   
.磁铁矿选矿

 
   
主要用来选别低品位的“鞍山式”磁铁矿。由于矿石磁性强、好磨好选,国内磁选厂均采用阶段磨矿和多阶段磨矿流程,对于粗粒嵌布的磁铁矿采用前者(一段磨矿),细粒、微细粒嵌布的磁铁矿采用后者(二段或三段磨矿)(图3.2.23)。我国自己研制的系列化的永磁化,使磁选机实现了永磁化。70年代以后,由于在全国磁铁矿选矿厂推广了细筛再磨新技术,使精矿品位由62%提高到了66%左右,实现了冶金工业部提出精矿品位达到65%的要求。

 

3.2.23弓长岭铁矿磁选和细筛工艺流程

 m3-2-23.jpg

  

 
   
.弱磁性铁矿选矿

 
   
主要用来选别赤铁矿、褐铁矿、镜铁矿、菱铁矿、假象赤铁矿或混合矿,也就是所谓的“红矿”。这类矿石品位低、嵌布粒度细、矿物组成复杂,选别困难。80年代后,选矿技术方面对焙烧磁选、湿式强磁选、弱磁性浮选和重选等工艺流程、装备和新品种药剂的研究不断改进,使精矿品位、金属回收率不断提高。如鞍钢齐大山选矿厂采用弱磁—强磁—浮选的新工艺流程(图3.2.24),获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3.2.24齐大山选厂工艺流程

 m3-2-24.jpg

 

 

 
   
.多金属共(伴)生矿选矿

 
   
这类矿石成分复杂、类型多样,因此采用的方法、设备和流程也各不相同,如白云鄂博铁矿采用反浮选—多梯度磁选、絮凝浮选、弱磁-反浮选-强磁选、弱磁-正浮选、焙烧磁选等不同的工艺流程,以提高铁的回收率,并综合回收稀土氧化物。攀枝花铁矿通过磁选获得TFe53%左右的钒铁精矿,磁选后的尾矿通过弱磁扫选-强磁选-重选-浮选-干燥电选,获得钛精矿和硫钴精矿,回收钛和钴。大冶铁矿采用弱磁-强磁和浮选,综合回收铁、铜和钴、硫等元素。

3.2.11列出了1996年我国重点铁矿选矿厂不同矿石类型的选矿技术经济指标。

 

3.2.11重点选矿厂按矿石类型技术经济指标

 t3-2-11.jpg

  

 

(四)烧结球团技术

 
   
烧结技术是我国人造富矿的主要手段。1996年共生产人造富矿16095.6万t,其中重点企业9485.9万t,占58.9%,地方国营企业6133.7万t,占38.1%。
   
我国在细精矿烧结的技术上已达到相当水平。鞍钢早在50年代初就在烧结机上成功地把酸性烧结矿制作方法改为碱性烧结矿制作方法,在世界上第一个用消石灰或生石灰作熔剂解决了细精矿烧结问题。
   
烧结球团的装备水平也有所提高,全国共有烧结机419台,总面积15522m,其中:130m级以上的烧结机有22台,合计面积4107m;24~129m的烧结机197台,合计面积9387m;小于24m的烧结机200台,合计面积2028m。1994年2月24日在马鞍山钢铁厂投产的300m烧结机,是我国除宝钢外自行设计、制造和建设的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烧结机。
   
全国1995年烧结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利用系数1.36t/(m·h),烧结矿品位53.00%,烧结机日历作业率80.94%,烧结矿合格率为84.92%,工人劳动生产率为2170t/(h·a)。

 

四、环境保护

 
   
钢铁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许多重工业基地或城市,如鞍山(鞍钢)、攀枝花(攀钢)、马鞍山(马钢)等等,都是围绕着钢铁工业发展起来的。由于铁矿山、钢铁厂往往规模大、涉及面广、人口多,因此相应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例如马鞍山市主导产业是钢铁生产业,其产值占全市的65%以上。然而,每生产1t钢铁,排放近2万m3废气、50t废水、4t工业固体废弃物。据统计,唐山地区大中型铁矿开发占地5280.6hm,其中露天采矿占地1127.8hm2,排石场占地1939.3hm2,尾矿场650.2hm2。铁矿开采破坏耕地1357.9hm2,林地490.5hm2,草地47.8hm2,每年排放矿坑水616.12万t,洗选矿废水1934.2万t。山地生态本来就很脆弱,植被的破坏必然导致这些地区水土流失和造成泥石流的风险。
   
解决环境问题,首先需要重视的是复垦工作。通过复垦减少占地、减轻污染。在唐山地区曾开展了尾矿复垦工艺研究,把冶理尾矿纳入工艺流程,使采、选、排、复土、植被形成一个较完整循环的采矿复垦作业工序。通过四种复垦模式历经三年的复垦试验,在唐山中小铁矿复垦了1345.9hm,复垦率达到30.26%,复垦经济效益1550万元,年种植效益19.6万元。这次试验为鞍山式铁矿排土场、尾矿冶理及复垦提供了技术途径。
   
其次要开展废石或尾矿的综合利用研究。我国许多铁矿都是综合性矿床,废石或尾矿中往往含有多种有用组分。回收和提取这些有用组分,不但能在经济上带来收益,而且可以减轻废石和尾矿对环境的污染。攀枝花铁矿年产铁矿石1350万t,同时又从铁矿尾矿中回收了钒、钛、钴、钪等多种有用和稀有金属。铁的价值只占矿石总价值的38.6%,而从尾矿中综合回收的五氧化二钒、硫钴精矿、钛精矿、氧化钪等产品的价值却占了60%以上。再如梅山铁矿,该矿是个埋藏集中、储量大、品位高的大型地下开采铁矿山,年产铁矿石200万t。由于矿石中含硫达2.5%左右,直接进行烧结配料,造成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和对农田的大面积危害,并影响烧结矿质量。上海梅山冶金公司充分利用矿山的资源优势用选矿副产品硫精砂生产硫酸作为一条开展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的好途径。利用选矿自身优势,把焙烧废渣变成铁品位高的铁精矿用于烧结;利用其排放废水作为选矿循环水的补充水,做到了把“三废”消化在生产工艺中,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尾气排放由于选择了“二转二吸”工艺而使尾气排放低于国家标准,生产出的硫酸成品达到国家一级品质量标准。按年产2万t硫酸计,可产硫酸渣2.1万t,仅硫酸渣一项年经济效益即达231万元。
   
对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矿山必须进行治理,制订必要的措施,添置和更新必要的环境保护设备。目前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环境保护经费不足,老企业环境保护欠账太多。如马鞍山,建市38年中,生产钢铁8000多万t,上缴利税60亿元,而环境保护投资却欠账20亿元。
   
今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企业在新建、扩建和改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三同时”,以避免新污染源的产生。一个地区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遵循“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方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steel/show-112561-1.html

[ 历史钢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