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7年,钢材出口增长态势更为迅猛,为了抑制钢材的出口,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限制钢材出口的政策,而且力度空前。政策出台后,国内钢市尤其是板材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并由此影响到全球钢市观望气氛趋于严重。亚洲市场价格纷纷下滑,欧洲、北美市场持续疲软,这固然与当地需求有关,但不能否认的是中国钢材市场的行情变化已经对国际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些甚至是很直接的。
一直以来,舆论导向都认为中国钢市的变化受到了国际钢市的影响。以前的确是这样,但随着中国钢铁市场和国际钢市的联系越加密切,中国对国际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那么,中国需不需要世界钢铁的定价权呢?答案是肯定的——非常需要。我们不禁要问,目前中国是不是已经掌握了世界钢铁的定价权?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家钢铁定价权战略,又该如何持久掌握定价权呢?
为什么我们需要世界钢价定价权
钢材是价格链条中的一部分,上游的价格主要是由铁矿石构成的,下游的价格是制造业制成品构成的,只要铁矿石价格上涨,就会对下游的制造业的利润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当我们考虑钢铁的世界定价权问题的同时,必须把中国是否需要保留世界制造业中心这个核心战略放在一起考虑。
世界钢铁消费还在增长,全球钢铁巨头们还在扩张,若是中国不抓住机会,控制世界钢市,那只能等到有一天别人来继续控制我们。假设世界钢铁巨头还在继续扩张它们的市场,而我们只停留在中国内部整合,终于有一天巨头们会形成数个亿吨企业,继而主导世界钢价,主导铁矿石定价权也是顺理成章,甚至还能主导其它原材料的定价权。一旦中国失去世界钢铁定价权,我们的制造业在高昂的原材料面前还能有可观的利润吗?我们这个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还能稳固吗?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失去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最核心的原材料——钢材的定价权!
谁在干扰中国钢铁的世界定价权以及其影响
2006年,世界排名(根据粗钢产量)前5位的钢铁公司依次为:安赛乐-米塔尔集团(粗钢产量1.172亿吨),新日铁公司(粗钢产量 3270万吨),JFE集团(粗钢产量 3200万吨),浦项公司(粗钢产量3010万吨),宝钢集团(粗钢产量2250万吨)。从这个排名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上单兵作战能力处于弱势,在对手控制的国际性区域市场中几乎没有定价能力。
从掌握的情况看,安米集团在南美、美国、西欧和东欧都占有着相对的优势,无论是板材还是长材,在这些区域内它都主导着定价权,且有加强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安米集团的产能难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求,其产能扩张计划短期内没有明显成效,另外中国出口到这些区域的钢材比重在加大。中期来看,中国在上述区域内,尤其在传统的主导性钢材消费国家内,难以抵消安米集团的实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能够取得世界钢市的定价权,因为世界钢材主导性消费地正在发生转移。
谁给了我们机会——中国正在赢得世界钢市定价权
目前的战略环境:全球正在同时发生两种变化:一是世界钢铁巨头们的霸业图谋和实施;二是钢材主力消费区域的转移。关于后者,很多国际巨头浑然不觉,或者无力顾及,它们仍然在传统型主力钢材消费市场用力,而这正给了我们在新兴钢材消费市场用力的机会。
早在上世纪的最后几年,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重心已经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钢材消费上升;使得亚洲已经成为世界钢材消费的动力源。截至目前,中国钢产量约占全球钢产量的34%,市场消费量约占全球的33%,已成为全球钢铁产量与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据此,可以判断出未来世界最核心的钢材消费国家和区域已经不再是美国和欧盟,而是转移到了“4+1”国家群了,也即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中东。
据统计,2006年,中国出口钢材4300.7万吨,其中出口到欧盟和北美为1007.7万吨,而出口到阿拉伯国家群体和东南亚国家等新兴钢材消费市场的为3293万吨,占到总体出口量的76.6%。金砖四国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正在拉动世界钢铁工业消费增长,中国正处于世纪经济周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这是中国钢铁工业所处的历史大背景。
另外,欧美和日本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其钢材消费的增长基数大,不能被忽略,但它们的消费增长潜力有限。它们对新兴国家群体有着某种依赖性,日本依赖着对中国的出口,欧洲依赖着新并入的东欧国家,美国依赖着它的金融触角和所有的新兴国家。所以,若是我们想找到真正钢材消费增长的源头的话,那就是新兴国家群体的崛起。而新兴国家群体的崛起以中国为代表!
结论——中国钢铁的定价权战略
总而言之,中国的钢铁发展战略应该是,守住东南亚国家群体,开拓俄罗斯和印度市场,掺入拉美和东欧。
(1)中国的产能应该向东南亚国家扩张,通过参股和并购的方式在东南亚国家建立自己的钢铁基地:据浦项钢铁研究院预测,2006-2015年的10年内,东南亚国家钢需求量年均增长6%,总计增加3600万吨,其中将以越南钢材的增长速度最快。越南工业部预计,2006年越南成品钢需求量约为750万吨,其中国内生产380万吨,需进口370万吨。目前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外资,制定对钢铁企业的改造和扩建计划。2007年6月,浦项钢铁在越南NhonTrach工业5园区建设越南第一个钢铁加工中心POS-VHPC,在加工中心将安装年产10万吨规模的冷轧和涂镀板生产线。浦项所选择的道路值得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借鉴。
(2)在印度和俄罗斯通过参股等方式购买铁矿石开采权,以及参股或购买中小型钢铁企业: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这直接导致了国内钢铁生产受制于国际铁矿石的供应。随着利益争夺的加剧,矿业巨头很可能利用资源优势进军钢铁业或兼并钢铁企业,无疑,印度是具有这一先天优势的。因此,只有控制了更多的铁矿石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钢铁工业环境,进一步增强钢企的国际竞争力,这就需要具有实力的国内钢企“抢滩登陆”印度,合理占有矿产等资源。
(3)在拉美国家购买小型钢铁企业和铁矿石企业,以及在拉美国家开展收购,或者直接开展投资活动。中国钢企可以入股海外钢铁企业或购买破产企业来生产钢材,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贸易摩擦和国内的激烈竞争,同时也降低了由于原料运输和钢材出口运输造成的成本增加(包括关税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在国外投资最好不要独资建厂,以和当地企业合资为佳,同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根据以上发展战略,国内钢铁企业只有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才能进一步增强话语权;另外,从现阶段来看,钢材出口不失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途径和手段,建议国家对钢材出口方面不要设置太多限制。只有国家和钢企自身同心协力,才能使得中国钢铁掌握世界钢铁的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