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宣钢自9月份试运行产线责权机制以来,一钢轧厂在其下属的3条轧线成立产线“蜂窝”专业管理团队,实施产、销、研无缝衔接,相互配合,推进精益生产,提升产线直面市场的创效能力。
截至11月份,该厂型材生产线产量、成本、关键技术经济指标均实现公司目标,品种比例达到76.93%,同比提升13%,产品直供青岛东方、南京大吉、浙江盛达、重庆顺泰等多家国内知名厂商,并广泛用于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至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等国家重点特高压“三交四直”“三纵三横”电网项目。
何为产线“蜂窝”?
“蜂窝”专业管理团队由该厂炼钢、连铸、型材、技术中心、销售分公司等多个部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联合组成,同时包含了中型生产线班组长以上操作岗位人员,他们有着共同的工作目标———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线创效能力。工作中,“蜂窝”专业管理团队不仅注重生产、技术、销售各小组个体作用的发挥,让他们直接对接产线操作岗位职工,更强调“蜂群式”分工协作,实现信息横向交流、传递和分享,围绕目标相互搭台,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团队的组建彻底打破了部门局限,让更多专业力量回归产线,使管理层级更为精简,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11月8日晚8点30分,型材产线正在为山东某客户生产16#角钢产品,产品将用于在建的“外电入鲁”系列输变电工程。由于项目建设需要,该客户要求产品厚度误差范围控制在1毫米以内,较通常控制范围缩小了1/3;同时要求1500吨角钢产品在2天内交货,比正常交货期至少提前2天。与以往不同的是,全程跟踪生产的除了生产班组长,还有该厂生产副厂长闫忠峰。他的新身份是型材产线SBU(战略业务单元)组组长、产线“蜂窝”专业管理团队负责人。
围绕重点合同,“蜂窝”专业管理团队建立产线“微信群”,及时共享当日排产计划、客户订单特殊要求。闫忠峰作为产线团队负责人全程参与,解决从订单排产到物流发运过程中的问题。11月9日,16#角钢合同全部交货,产品合格率达到100%,比客户要求的交货期提前1天。“管理层级减少,让订单生产组织更高效。”闫忠峰表示。
“蜂窝”如何创效?
型材产线SBU组成立之初,“蜂窝”专业管理团队就多次召开现场专题会议,详细分析产线成本、质量、市场情况,并积极与石横特钢进行对标,广泛走访客户,为工作进步提升探寻出路。
11月17日,在型材作业区加热炉主控室,产线“蜂窝”专业管理团队技术组负责人刘大为、高友仁、李建正在观察加热炉调火控制画面。在宣钢一期精益六西格玛南网(中国南方电网)角钢成材率项目攻关完成后,南网角钢的成材率达到88%以上,降低加热炉煤气消耗量成为成本攻关亟须攻克和解决的问题。他们一方面根据连铸拉坯顺序,及时调整生产订单顺序,实现生产的订单钢种与拉出的热坯相对应,提高热装率;另一方面从严格调火工艺制度入手,严格把控钢坯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大力组织岗位工调火标准化操作技术培训,并与作业区详细统计各班每时段调火操作记录,对4个班的吨钢煤气消耗、空燃比等关键数据进行比较,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寻工作的突破口。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们终于掌握了适应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生产的较为经济合理的空燃比数据。经过实施,吨钢煤气消耗降低2立方米,年可创效近20万元。
11月14日下午,型材作业区技术质量工程师步伟涛正在进行14#角钢质量检查。在卡量成品角钢顶角时,他发现连续几支定尺顶角角度临近超差,便立刻与班长和矫直工联系,马上停车检查可能产生这种缺陷的几处关键环节,最终查明是轧槽车削误差较大,导致矫前角度偏大,进而造成成品缺陷。分析出原因后,当班班长同意步伟涛提出的处理方案。半个小时后,步伟涛看到合格成品再次“穿梭”在轧线上,才放下了心。这只是型材产线SBU组成员日常质量管理的一个缩影。
工作中,型材产线SBU组结合市场反馈的镀锌出现麻面等表面质量问题,全工序开展角钢质量攻关。炼钢工序发挥1号转炉智能炼钢项目优势,进一步稳定提高钢水质量;连铸作业一区积极推行恒拉速操作,进行液面自动控制系统升级改造,液面波动范围满足在±3毫米以内的要求,减少了因铸坯缺陷造成的角钢质量异议,产品质量得到用户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