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信息显示:我国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序幕已正式全面拉开!
首先,对经济形势的认识:首次承认通胀受控、经济放缓。
会议认为当前的“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这是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宏观当局首次明确不加任何保留地承认了通胀已不是问题。
首次承认经济已放缓。会议指出,当前国际因素对我国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与此前宏观当局还仅仅认为是“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经济发展遇到问题不同,本次应该说是给出了“经济整体全面”放缓的判断。
通胀已经受控,经济全面放缓,在这样的形势判断下,宏观调控政策的“全面转向”就是必然的!
在政策方向上,“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表述意味着调控方向全面转向扩张。会议明确指出,做好第四季度工作,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加大投资力度”和“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对于前者,虽然此前也出现了“保持合理投资规模”的提法,但“加大投资力度”的提法则为近5年来所首见。这最为典型地体现了财政政策已全面转向扩张。具体则是要“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抓紧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对于后者,会议明确提出了要“提高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尽管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总体在6.80~6.85之间区间震荡,但明年极有可能出现约5%以内的小幅震荡贬值情形。
除上述措施外,会议还要求继续保持和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于“三农”,会议要求:要“制定并发布‘增加’各项农业补贴的方案,‘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对于中小企业,会议要求,要“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断向纵深发展、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会议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另外,会议仍然提到了要“继续控制价格上涨”,笔者认为,该提法仅具象征性。笔者认为本轮通胀已即将过去,当前快速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国内加速下降的CPI,其实更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因此,这种提法其实主要针对部分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绝对价格”依然相对偏高来说的。但我们认为,这些产品价格其实已进入下行通道。
总体来看,上述政策似乎主要集中于财政政策。这主要是因为,各国宏观调控的经验均表明:在缓解经济下滑压力方面,扩张性货币政策更像是在“推一根软绳”,而财政政策的作用则更为显著;当然,为使财政政策效果达到最佳,货币政策这根绳也须相应放松才行。因此,上述安排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无所作为。我们认为,年内还存在最多降息1次的可能,到明年末可能会累计降息4~5次;年内准备金率可能下调2~3次,到明年末主要金融机构(5大国有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下调至10%~12%;年内预计还将对部分定向央票进行解冻,以此昭示信贷限额调控的完全取消。
财政政策应长、短期效应相结合。如果可以把扩张性财政政策分为“收入性”和“投资性”的话,那么,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性”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减税)虽然在缓解眼下的经济下滑方面常常不如“投资性”政策,但对于经济增长长期效率的提高却效果更佳。因此,上述政策大致体现了这一原则。比如对“三农”就主要是侧重于增收,而同时也明确提出要加大投资力度,体现了对长短期效率的同时关注。(鲁政委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分析师)
[中国金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