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钢铁 » 钢铁知识 » 正文

透视进口铁矿石谈判

  国际卖家在强大的“中国需求”面前没有太多动摇。
  这多少与目前买方市场形成不少反差。“中国需求”非但没有决定价格的形成机制,反而成了中国的软肋。
  这
不仅表现在铁矿石的谈判上,期铜已经有了先例。
  国际卖家漫天要价,一再拿“中国需求”做文章的局面到改变的时候了。根本的问题还不在国内企业一时的金钱损失上,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在新的贸易秩序中,各方能否建立 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原则和机制问题。
一线调查
  铁矿石谈判:国际卖家围猎“中国需求”
  本报记者 索寒雪北京报道 6月初,在巴西一繁忙的港口中,停靠着两艘空载的中国货船,从中国到巴西,这艘货船历经近1个月航程。原本期望满载而归的这艘货船现今只能“望洋兴叹”——巴西的铁矿石卖家们并没有如期交货。此时巴西的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矿业公司(CVRD)决定在中国接受铁矿石涨价19%的要求前,将暂停供货。
  虽然铁矿石卖方很有可能出台一个让步很小的“中国价格”,但“暂停供货”的要挟已经把价格上涨的基调设定好了。
  铁矿石卖家集体变脸
  “这是釜底抽薪,CVRD迟早要为此付出代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钢协)常务理事邹建随即对CVRD“背信弃义”的行径拍案而起,“中国是很大的铁矿石消费市场,小心将来我们不买你的矿。”早前,邹建心中的算盘是,尽量延长铁矿石的谈判时间,以求在涨价之前买进更多的铁矿石。
  多数钢铁企业与邹建的想法不谋而合。在得知货船“凶多吉少”的处境后,铁矿石谈判的中国智囊团非常恼怒。5月底,在钢协的会议室内,国内16家大型企业纷纷表达对CVRD的愤懑不满。坚决抵抗CVRD落井下石的行为,“绝对不能接受涨价”,与会者形成了一致的声音。
  CVRD的“变脸”,让这16大钢厂“很不适应”,因为原有秩序正在慢慢被打破。在几年以前,中国的铁矿石需求还处于“疲软”的态势下,不知多少国外矿山曾向中国钢铁企业“大献殷勤”。
  “别忘了过去的许多年里,你们卖给中国铁矿的时候,还要给我们回扣呢!”钢协前任会长吴溪淳常常公开地说,他的这段美好的回忆每次都会引发阵阵掌声。
  “何止这些,澳大利亚的许多矿山还会主动送给中国钢企一些股份,用于笼络企业前去购买铁矿。”鞍钢内部人士这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显然那个时代已经越走越远。
  现实是无情的。CVRD的背信弃义已经远不止是价格问题,CVRD断货和几次三番地为涨价鼓噪,让钢协明显感到“颜面无存”,“现在接受价格,这可能吗?”钢协的高层私下说。
  钢协果然说到做到,马上拣起曾退出谈判的澳大利亚矿山企业,必和必拓与力拓,重新开始谈判。
  而早前必和必拓与力拓退出谈判的原因是,三家铁矿石巨头中,CVRD的要价最高,一旦CVRD把价格谈好,大家都会获益。CVRD与中方谈判代表——宝钢的沟通并不顺利,根据钢协的指示,整个谈判过程中,宝钢必须硬撑着不涨价。结局是,把本来4月1日就该结束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拖到了6月。
  很明显,“持久战”是钢协的核心战术,这样一来,铁矿石涨价的起始时间被顺延了两个多月。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钢企又多享用了两个月的廉价矿。
  在2006年1月至5月间,巴西共为中国提供了2735.6万吨的廉价矿。这相当于2005年巴西为中国企业全年供货量的一半。CVRD明显对中国的拖延战术忍无可忍。
  谈判幕后的角力
  2005年10月,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之初,供求双方的态度其实很温和,在最初的几个回合中,双方只是简单地沟通着各自的情况。
  随后,时时处于“亢奋”状态的媒体,从今年3月就叫嚷着谈判“已经进入尖峰时刻”。而钢协表现得很沉着,“根本不存在什么尖峰时刻。”
  事实上,在那个时候,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的书案前很少有关于铁矿石谈判的材料,整个钢协看起来都很轻松。“因为谈判确实没有那么‘危机’。”
  在戚向东随后修改的一篇对外新闻稿中称,“铁矿石谈判,中方不会急于求成”,业内人士称,这标志着中方要将铁矿石谈判打成“持久战”。消息发布后,远在上海的铁矿石谈判桌上,开始有些“不平静”了,有些“骚动”的铁矿石卖家们,原计划是早点涨价,拿到钱去扩建港口码头,以迎接中国更大需求的到来。但“持久战”的节奏有点让他们接受不了。
  此后,有关中国铁矿石的真实需求量,双方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最初,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进口铁矿石2.75亿吨,2006年的进口量将比2005年略微增长,达到2.95亿吨左右。”正在铁矿石巨头们为这个数字欢呼之际,国家发改委忽然修正了自己的预测——由于部分中小企业将被停产和整合,“2006年的铁矿石进口量将比2005年有较为显著的下降。这可能对国际铁矿石价格产生一定的向下压力。”
  铁矿石巨头们认为中国政府只是在“一叶障目”,随后,他们推出了自己的预测。
  BHP的中国区总裁clinton Dines首先“要价”,“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明年依然旺盛,全球的铁矿石供应仍呈供不应求的局面,预计铁矿石需求形势的拐点在2007年而不是2006年。”
  对此,即将退休的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陈浩然马上予以反击,“对方只是在为涨价制造舆论,钢铁价格下跌,铁矿石价格不应该再涨。”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在进口铁矿石问题上,一直是钢协的“默契战友”。钢协控制着需求方,五矿则控制着贸易方。
  “论战”并没有停止。3月29日,巴西CVRD公司发言人Fernando Thompson向路透社透露了近期已得到管理层授权,确认2006年度矿价24%的涨幅要求,并正在试图说服钢铁企业接受这一价格涨幅。
  钢协马上指出,公布谈判价格细节,有违谈判规则,并表示中方将坚守到底。
  虽然与中国的铁矿石谈判目前尚无结果,但是巴西CVRD公司却在其他谈判战场上屡见战果。5月,CVRD终于签订了国际协议价格的2006年“第一单”——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达成今年铁矿石涨幅19%的协议。
  最后,向中国一再保证要坚持到最后的新日铁和阿塞洛也对“19%”俯首称臣,中方已经变成了“孤岛”。
  此时,CVRD不失时机地发来最后通牒。6月1日,CVRD总裁Roger Agnelli表示,将坚持19%的涨幅不变,如果与中国钢厂达成较低的合约价格,那么淡水河谷将无法向其他客户交待。Roger Agnelli还表示,与中国钢厂达成19%的涨价协议只是时间问题。
  在没有达成最终协议的情况下,停留在巴西港口的中国货船无货可运的一幕便上演了。谁都不知道在真正断货的情况下,中国需求方还能够撑多久。
  反击乏力
  钢协和谈判代表宝钢有着共同的“老板”——谢企华,这位时常带着大框眼镜的中国女人对谈判守口如瓶。落在这位“钢铁女人”身上的担子并不轻——对于铁矿石谈判即将出现的结果,她既要向政府有个“交待”,也要向企业有个“交待”。
  在谈判间隙,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还曾联手发表声明,谴责铁矿石卖家的叫涨行为。
  但是没有太多的办法,世界市场对铁矿石的需求正处在新的上升空间,而且中国越来越多的新型钢厂选择临港口建设,“对进口矿的依存度在不断加大。”钢协承认了目前面临的窘况。
  国际铁矿石生产市场有74%的铁矿资源掌握在这三大矿石巨头手中,游戏规则的争夺战显得异常激烈。
  “改变当前定价机制,谋求价格话语权是钢协铁了心要做到的事情。”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道。
  这是许多政府官员都明白的道理,但中国的反击却非常乏力。从来不参与国际定价的印度铁矿,是继澳大利亚之后中国进口矿的第二大卖方。2005年印度矿以高于澳矿近50%的价格横行中国市场,使得澳大利亚和巴西矿石企业非常眼红。
  由于多如牛毛的中小钢厂没有能力和资历“挤上”中国对澳、巴的谈判桌,以长期协议的价格去购买铁矿石,因此可以零买零卖的印度铁矿石在中国有了大的卖场。而中小钢厂大量扩充的产能也令印矿价格水涨船高。这些大量来自印度的铁矿石,最终被加工成钢筋,为中国“疯狂”的房地产业“添砖加瓦”。
  像许多初级产品的“牛市”一样,中国政府的声音只是微弱的,国际炒家更愿意听到“中国需求”增量的声音。
  希望借助铁矿石谈判获利的外围企业还有许多中国的商人们。早在4月末,国内市场的囤货就已经达到了6000万吨,去年同期,铁矿石价格被叫涨71.5%的时候,国内市场的囤货是5000万吨。这些货主们正在让自己手中的铁矿石标价有计划地缓慢上涨,并制造有价无市的局面。“因为大家都等着中国接受涨价,再放量,从而横赚一笔。”分析人士说。
  这些有进口铁矿石资质并参与囤矿的企业,既有大钢厂也有贸易商。分析人士说,虽然在宏观层面上,他们尊重国家的谈判利益,但在企业层面上,他们更懂得多渠道获利。在这些囤积的矿石重回市场时,其价格将会高出铁矿石谈判价格的50%以上,即便如此,中小企业还是趋之若鹜。
  这种情形可能导致的最终结果——三大铁矿石巨头看到中国市场如饥似渴地啃噬着高价矿,说明中国市场依旧具备价格潜力,很可能决定继续上涨明年的铁矿石价格。一位业内人士说。
透视
  谋求“中国价格”新目标幕后
  远水难解近渴。6月6日,中巴铁矿石谈判分歧被公开化6天后,中国商务部突然高调宣布,中国企业已战胜全球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取得了非洲国家加蓬的贝林加铁矿项目。该项目铁矿石储量超过5亿吨。
  由于贝林加铁矿目前还处在勘探阶段,铁矿石开采要到2010年才能实现。有业内人士分析,商务部选择此一关键时刻公布这项远期利好,表明中国已开始为接受涨价寻找铺垫。
  然而,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宝钢并不打算就此屈服。钢协最新提出了谋求“中国价格”的新目标,要求铁矿石买家能给予中国一个单独的“优惠”价格。钢协图谋的并不是几个百分点的价格涨跌,而是要突破垄断暴利集团对“中国需求”的任意掠夺,寻求建立一个国际铁矿石贸易的新秩序。
  宝钢苦守“中国价格”
  “中国价格”还不是由中国主导的价格。上述消息人士称,在铁矿石生产74%垄断在三大世界巨头的大背景下,中国还是要做出一定的妥协,宝钢苦苦争取的“中国价格”,只是要求铁矿石生产商能充分认识到中国作为第一需求大国的地位,并在价格上有一定体现。
  据了解,与巴西淡水河谷的谈判破裂后,宝钢转向与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谈判,此时国际上大部分钢铁企业已经接受了淡水河谷铁矿石上涨19%的提案。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方面转而坚持,应该给中国一个低于19%的“中国价格”。
  该消息人士透露,如果“中国价格”能够最终谈成,不管价格下降幅度如何,都将是对现有铁矿石谈判格局的重要突破。目前的国际铁矿石谈判由供需双方进行三对三谈判,一旦有一对公司达成协议价格,其他公司都会跟随这一价格。
  上述消息人士认为,在这种貌似公平的一刀切的价格系中,中国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例如,最先接受铁矿石粉提价19%的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同时与淡水河谷方面达成了铁矿石球团降价的协议,而蒂森克虏伯是铁矿石球团的使用大户,其整体利益受铁矿石粉涨价19%的影响远小于中国。而随后接受涨价19%的日本公司,又同时拥有铁矿生产商的大量股份,涨价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钞票从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问题。
  “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在铁矿石价格上理应区别对待,拥有自己的‘中国价格’。”该人士称。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岳来群副主任告诉记者,除铁矿石外,澳大利亚与中国还有油、气、煤等多方面的合作,双方共同利益颇多,因此双方谈判破裂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的铁矿石谈判从澳大利亚方面取得突破还是有可能的。“当然,中国的让步会大一些,澳大利亚的让步会小一些。”
  一边是暴利,一边是挣扎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马中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中国方面接受19%的涨幅,每年将为此多支付约100多亿元人民币的支出。之前,钢材价格受铁矿石涨价预期影响,已上调了价格。对钢厂来说,铁矿石涨价增加的成本已被基本消化。但这次成本都已向下游转移,要由中国的下游企业来消化。
  马中普认为,根本的问题还不在一时的金钱损失上,而是不能任由国际卖家漫天要价,一再拿“中国需求”做文章。
  他认为,当前铁矿石谈判的实质不仅仅是价格问题,更是关系到打破国际贸易中追求高额暴利的垄断行为,关系到中国钢铁企业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能否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原则和机制问题。
  2005年中国消费成品铁矿石约5亿吨,其中进口2.75亿吨,2005年进口量占世界海运贸易量的43%。世界海运贸易量的增量几乎全部被中国吸收。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促进了世界铁矿石贸易的繁荣发展。
  2002年国际铁矿石离岸价格约17美元/吨,经过几年的价格上涨和2005年度铁矿石谈判价格上涨71.5%后,达到了38美元/吨。
  而根据公开资料,国外主要矿业公司铁矿石平均离岸成本只有8.5美元/吨,其中,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平均离岸成本仅为6美元~8美元/吨。据力拓公司自己的报告,仅2005年其利润增长就达204%,其中60%来自于中国。
  中国需求,使铁矿业成为不折不扣的暴利产业。然而,在国际卖家欢声笑语的背后,却是中国钢铁企业在成本线上的苦苦挣扎。
  去年铁矿石价格猛增71%左右,有34.43%的中国钢铁企业一度出现了亏损。但是三家国际矿业巨头利用其占据国际市场74%的贸易垄断地位,无视钢铁企业的成本压力,还要继续上涨价格。
  马中普告诉记者:“宝钢此次坚持‘中国价格’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不改变现有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国际买家就会永远掠取高额利润,而中国钢铁企业就会永远在生存线上挣扎。”
“中国需求”迈向“中国势力”
  谈判需要“硬气”和技巧,但更需要实力。为把“中国需求”转化成能影响价格走势的“中国势力”,中国钢铁业也开始了一系列的内并与外购。
  中国钢铁企业过于分散,是我们在谈判中不能有效掌控话语权的重要因素。对此,中国钢铁企业已深有体会,在此前举行的一次钢铁大会上,宝钢总经理徐乐江称,提高产业集中度,实行并购重组才能根本解决铁矿石价格问题。
  徐乐江表示,宝钢将积极参与国内的行业并购重组,与马钢、八一钢铁等国内钢铁巨头建立战略联盟,在条件成熟时,将达到资产的融合。他提出,并购不是单纯的“跑马圈地”,应以战略协同为原则。
  钢铁专家马中普则表示,中国要突破铁矿石价格,根本出路在于寻找自己的矿山。
  据悉,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8家有日本公司作为重要股东,其余16家铁矿也都有日资参股。在铁矿石的其他主要产地巴西、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日本、欧洲钢铁企业同样直接或间接拥有大量当地铁矿石企业的权益。所以,日本、欧洲等钢企几乎不受铁矿石涨 价的影响,甚至成为铁矿石涨价的受益者。
  岳来群则认为,日本、美国等都是在20年前开始对海外的铁矿石资源进行并购的,如今国际形势变化,中国的海外并购之途将异常艰苦。
  马中普对此则较为乐观,他认为,曾经成为国际卖家涨价由头的“中国需求”,终将成为中国手中的重要谈判法码,“这次我们在加蓬能够战胜巴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能承诺购买它所有产出的铁矿石,巴西当然不会有这个底气。”
  “最好的状态是,未来我国的铁矿石需求1/3来自国内,1/3来自海外有矿山,1/3从其他生产商手中购买。我们现在作为第一需求大国却没有话语权,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需求太过刚性,经常是不能不买,甚至是不能少买。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你买得再多,别人也不会在价格上让步。如果实现来源多元化后,我们就有了进退的空间,‘中国需求’也就可以转而成为‘中国势力’了。”
记者观察
  “中国需求”需要战略突围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名言代表了中国人对市场经济最初的感悟。
  然而,当中国终于成为国际原材料市场上的超级大买家时,才惊讶地发现,在这个市场上,“上帝”只有任人盘剥的权利。
  于是,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中,中国开始一边挨打,一边蹒跚学步:在高油价时代,中国蚂蚁搬家似地搞着石油储备,小心地抬高着成品油的价格。在期铜市场上,中国也小心翼翼地玩着做多、做空的幕后把戏……
  与“暗流汹涌”的期货市场相比,铁矿石价格并没有那么多的不明朗之处,起码中国找到了一个站在明处的对手,进行一场货真价实的“战争”。在这个现场直播的比赛中,无论中方如何声东击西,对方的拳头都指向一个地方发力——中国的胃。
  “中国需求”竟成为中国在竞赛场上的最大软肋,而且被对手一击再击,屡屡得手。
  于是,有人责怪中国的谈判技巧拙劣;有人指责国际炒家们的不义;更有人愤慨盟友们的背弃……
  然而,指责和谩骂并不能让中国摆脱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上被动的窘境。“中国需求”需要的是一场战略突围。
  虽然中国作为国际原材料市场上的后来者已错失了不少历史机遇,但一次又一次的磕碰已让中国上上下下意识到,这一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一个个原材料领域“不约而同”地碰壁,又让我们意识到解决“中国需求”需要一个完整的方案。它或许很难在某一领域内取得突破,但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或许需要更高层面的深思熟虑,有必要在更大范围内动用力量,拿出一个统一可行的突围方案。
链接
  国内铁矿石产量大幅增加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2006年3月份中国国内原矿产量达4556.1万吨,同比增长42.4%。预计全年铁矿石产量将达到5.4亿吨左右,增产1.2亿吨。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理事长邹建透露,中国国内铁矿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在原有铁矿加大产量的基础上,今年又有四处年产500万吨铁矿石的建设项目建成投产,还有两处600万到700万吨采选项目正在建设中;此外还有一批500万到1000万吨采选项目矿山正在进行建设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中国的铁矿资源并不缺乏,已探明2034处铁矿石产地,铁矿石资源量581.19亿吨,居世界第四位。但是铁矿品位低于世界品位11个百分点,平均品位为33%,已探明储量中97%为贫矿,品位大于50%的富矿占2.7%,全国共探明各类富铁矿储量约14.8亿吨。
  据统计,在中国已探明的铁矿石产地中,储量大于10亿吨的超大型矿10处,储量1亿~10亿吨的大型矿99处、0.1亿~1亿吨的中型铁矿500处、0.01亿~0.1亿吨的小型矿837处。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邵厥年介绍,这些已探明的铁矿石产地有许多存在无序开采现象,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的现象普遍存在。小矿山绝大多数是乡镇集体、民营和个体采矿,资金投入少,装备简陋,而且缺少技术管理人员,没有矿山设计和开采方案,更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多数是见矿就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造成了铁矿石资源的极大浪费。
  2006年中国国土资源部加大了对无证开采、滥挖乱采及破坏性开采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以保护铁矿资源,保证铁矿石的有序开采。
  在打击无证开采以及私挖乱采的违法行为之后,这些铁矿大多被钢铁企业购买了。
访谈
  “中国需求”需要形成合力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岳来群
  《中国经营报》:在本轮铁矿石谈判中,中国又一次陷入了较为被动的局面,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岳来群:铁矿石涨价不是一个孤立问题,而是应该放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理解。近年来,国际炒家炒高油价、逼空国贮铜等一系列操作,虽然领域不同,但本质一样,都是利用中国原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机会,坐地起价,从中牟取暴利。
  只是在铁矿石谈判中,我们的对手更明确,手法也更赤裸裸。这更加突显出解决“中国需求”问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中国经营报》:这些势力通常是怎样利用“中国需求”做文章的呢?
  岳来群:国际上的原料生产商、中间商和游资都盯着中国,中国要什么,什么就猛涨。就像一群蚊子在盯住一只大象,在吸取它的血,而且是能吸多少就吸多少。这些商人之间虽然没有互相商讨,但都心照不宣的达成了一种默契,而且动作越来越协调,只要是中国需要的东西,大家就一起涨价。这样的局面一旦形成,就非常麻烦了。
  《中国经营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中国十分不利的局面呢?
  岳来群:这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有一定关联。中国虽然是和平崛起,但还是会对旧有秩序产生冲击并为此付出一定代价。此外,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使中国对国际原材料的需求高速增长,国际卖家们正是看准中国的这一软肋,才屡屡得手的。
  以铁矿石谈判为例,双方激辩最多的是供需关系。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么一个基本背景,中国经济目前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而且这种势头还将持续下去。要保持这样的经济增速,在目前高科技拉动还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靠投资、基建来拉动。钢铁等行业肯定要保持一定的发展势头,也就是说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肯定还要进一步增长。国外买家对此十分清楚,所以才会在谈判桌上如此嚣张。
  《中国经营报》:我们面对这种“压榨”就无能为力了吗?
  岳来群: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当然是要把中国的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经济,从依靠资源消耗转向依靠科技进步,但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原材料市场上的被动局面短期内还难以彻底改变。
  目前,还可以想一些办法尽可能地为我们争取利益: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大力开展资源外交,加强政府公关;其次,我们可以推行捆绑式贸易,我们有些产品有求于他,有些产品他有所求于我们。比如说,如果我们减少对澳大利亚羊毛的进口,澳大利亚的牧民们肯定会难以承受。我们可以把“中国需求”打包处理,形成合力。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区域性联盟,对需要长期合作的伙伴,应成立一定的组织,把双方特殊的友好关系确定下来。
  当前,原材料供应战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与长远安全,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需要政府来着手制定统一的解决战略。
资料
  世界铁矿石储量

  世界铁矿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截至2004年底,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储量基础为3700亿吨,铁金属储量为800亿吨,储量基础为1800亿吨。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steel/show-35530-1.html

[ 历史钢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
铁精粉 生铁
不锈钢 废钢
建筑钢材 中厚板
薄板 型材
钢管 涂镀
钢坯 带钢
硅钢 特钢
钢厂资讯 数据统计
国际行情 钢铁综述
钢铁政策 相关行业
钢铁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金属通会员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2009-2022 worldme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电话0731-28419509 客服QQ:
湘ICP备10025079号-4 湘公网安备 4302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