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淡水河谷公司首席财务官巴尔沃萨透露,法国阿赛洛、韩国浦项制铁、德国蒂森克虏伯、以及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商米塔尔已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被相继突破,纷纷与铁矿石生产商达成了协议,即同意今年铁矿石价格上涨19%。这使得一直拒绝接受涨价要求的中国在谈判中陷入了孤军奋战的状态。
巴尔沃萨说道:“我们几乎与所有的欧洲钢铁厂商达成了协议,现在正努力与中方在谈判中取得进展。不过既然同其他钢铁制造商谈的都是19%的涨幅,而且他们也接受了,那我们就不可能区别对待,谈出两个不同的价格来。因此中国也必须接受这一结果。”
国际舆论均认为,中国可能最终被迫妥协,但中国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对外表示,虽然谈判形势对中国极为不利,到目前为止中国并未答应接受这一涨幅,仍然决心继续与之谈判,坚持拒绝涨价。
此外,针对日前淡水河谷单方面透露中方谈判底线,称中国方面希望争取到不超过12.5%的涨幅一事,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做法是在故意影响谈判进程,违反谈判规则。而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不止一次,今年3月29日,淡水河谷就曾向媒体透露,已得到管理层授权确认24%的涨幅要求,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责为“极其不妥当”。而就在上周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再次发表声明,称个别企业违背谈判规则,把铁矿石供矿合同与供煤合同相联系,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钢铁生产国,中国理应在每年的价格谈判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卖方阵营的屡施压力,以及买方阵营因牵涉的利益不统一,最终在卖方的强烈攻势下土崩瓦解,从而导致了中国每每在谈判中处于孤掌难鸣的不利状态,难以抑制铁矿价格的疯涨。去年,中国就不得不接受了新日铁和淡水河谷达成的涨价71.5%的协议,并为此多支付了57亿美元。
据悉,一旦涨价19%成为现实,那么今年的铁矿石成交价格就比2002年度增长了120%。这势必将影响到我国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并增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面对这种局面,有专家建议,中国可以考虑同巴西终止长期合同,转向现货市场。尽管这会导致货源不稳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相对比较大,但这种风险是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的,况且失去了中国这样一个大买家,一些供应商也会陷于不利境地。有了这样的牵制,中国铁矿石的供应量应该不会受到影响,在价格方面也会更加便宜。
除此之外,中国还应改变现有的国际采购模式,通过建立国际采购联合体,以整体力量加重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并努力争取在海外建立铁矿石开采基地的机会,促进铁矿石进口的多元化,形成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体系。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