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钢铁 » 钢铁知识 » 正文

铁矿石涨价几成定局 焦点是涨幅

钢铁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和矿石贸易混乱导致中方缺少话语权
接受

涨价已是大势所趋?
一连串的涨价协议,将中国钢企逼到了墙角。涨价,在业内人士看来似乎已经成为定局。
一位了解内情的钢铁行业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已经是大势所趋,涨价将是再所难免。”而此前这位专家一直表示,今年的铁矿石价格必将下跌。
高曼投资公司商品分析师称,相信经过数周谈判后,中国主要买家将最终接受现实,同意新年度中的基准价格。这位分析师指出,鉴于巴西淡水河谷已与蒂森克虏伯达成协议,料中国钢铁企业最终接受铁矿石涨价仅是时间问题。
而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负责人23日发表谈话,呼吁国际铁矿石主要供应商高度重视中国市场,以双方长远利益为重,尽快达成铁矿石价格协议。这位负责人说,2006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已历时7个多月,尚未达成协议。这在铁矿石长期协议谈判历史上是少见的。
中外方角力月底会有结果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外的矿业巨头和媒体现在都在抓紧时间大肆宣扬涨价,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感受到这种涨价的压力,进而同意涨价19%。李新创表示,按照目前全球铁矿石的供需情况,铁矿石不应该再有如此高的涨价幅度。
在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钢铁分析师郑东看来,虽然中国各方都在积极行动,但最后作用应该不会很大。郑东认为,尽管从铁矿石贸易量来说,中国的态度应该占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从今年一季度的固定投资增幅来看,全社会对钢材需求量将大增,相应就会有较高的铁矿石需求量,这给了供应商坚持涨价的基本理由。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淡水河谷集团获得的这个价格协议不是一个“全球的基准点”。在他看来,甚至对欧洲都不是一个基准点,因为能够代表欧洲钢铁企业的是阿赛洛钢铁集团而不是德国的蒂森克虏伯集团。
戚向东还否认了澳大利亚铁矿石厂家已退出了与中国和日本钢铁厂商的谈判,而将谈判留给了巴西淡水河谷集团。他说中国、日本和以阿赛洛钢铁集团为代表的欧洲钢铁制造商同必和必拓、力拓矿业集团以及淡水河谷集团的谈判“仍在进行之中,结果很难预测”。一些业内人士预计,第五轮谈判很快会有结果,最迟不会超过5月底。
中国必须改变国际采购模式
业内人士日前撰文指出,现有的铁矿石价格谈判规则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一家谈定价格,大家都得接受,对中国这样占全球进口量40%的大买家来说,常常受制于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现货合同取代长期合同,市场一片混乱,“双赢”模式变成了“双输”模式。
业内人士建议中国可以考虑终止与巴西铁矿石的长期协议。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这显然是一个下下策,尽管目前现货价格与合同价格相差不大,但如果转向现货市场,必将推高现货价格,中国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价格风险(现货市场的涨幅大约在30%-80%),同时现货市场供应的稳定性也无法保障。
分析人士认为,谈判的时间拖得越长,对钢铁厂越不利,目前中国的铁矿石存量仅可维持90天,一旦停止进口,遭受的损失更大。北京科技大学一位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铁矿石谈判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接受略低于19%的涨幅。
“我的钢铁”网站分析师贾良群看来,中国钢铁业结构调整的不到位和矿石贸易秩序的混乱,是中国钢厂在矿价谈判中的“两大软肋”。由于中国存在一个庞大的铁矿石现货市场,三大矿山公司“手里的矿石”不愁不能在这个现货市场“脱手”,所以钢厂在与矿山公司的合同矿价博弈中,力量对比就有失平衡。
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张开赋看来,中国的铁矿石贸易量占国际贸易量的约30%,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应该有能力影响铁矿石的国际贸易价格。
他认为,中国如果要在铁矿石定价上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改变国际采购模式,建立国际采购联合体,以整体力量加重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中国钢铁企业特别是那些大企业还应该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努力在海外取得采矿权,建立铁矿石开采基地,促进铁矿石进口的多元化,形成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体系。(南方日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steel/show-35599-1.html

[ 历史钢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