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钢铁 » 钢铁知识 » 正文

铁矿石谈判形成欧亚两大格局

记者5月22日从中钢协获悉,对个别国外企业采用违背谈判规则、向中国钢铁企业施加压力的做法,国内16大钢企一致表示坚

决反对。对于有关方面不考虑中国市场情况做出的铁矿石价格涨幅19%的决定,中国钢铁企业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5月19日,中钢协紧急召集16大钢企高层开会研究2006年度进口铁矿石工作,包括宝钢、武钢、唐钢等全国最大钢企的高层悉数到会。
"19%的涨幅太高了,中国是不会接受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形势已经明朗,涨价是肯定的,但不会达到19%这么高的幅度,应该在10%左右比较合理。"这是中钢协一直坚持铁矿石价格理性回归以来首次对涨价表示肯定。该人士还表示,第五轮谈判很快会有结果,最迟不会超过5月底。
据悉,5月15日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宣布与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达成2006年度铁矿石长协价格涨幅19%的协议。随后JFE和神户制铁在5月16日也公开表示接受19%的涨价。
5月20日,CVRD又发布最新消息,全球第一大钢厂米塔尔也与其达成了铁矿石涨价19%的协议。"现在只有欧洲的阿赛洛和日本的新日铁未表态,中国凭借自身的地位寻求新的定价还有希望。"针对米塔尔接受19%涨幅一事,钢铁专家许中波表示,虽然米塔尔是第一大钢铁集团,但其主要的钢厂所需铁矿都是自有矿山解决,在国际铁矿石市场占有份额较小,并不具有太大发言权。
变数难料需求方要求共赢
全球主要矿山公司与主要钢铁企业签订铁矿石长期供货合同,价格一年一议。目前的谈判格局是阿赛洛公司、日本新日铁和中国宝钢分别代表欧洲和亚洲钢厂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及必和必拓三大矿山公司"三对三"进行谈判。按惯例,需求方中有一家接受谈判价格,其他谈判方就将对这一价格表示默认。
中钢协负责人表示,此次19%涨幅事件不会对第五轮谈判产生太大影响。接受涨价的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不属于主要谈判者之一,而且该公司规模也有局限,起不到主导作用,纯属其单独行为。但该负责人也表示,如果跟随者逐渐增多,不排除会对整个谈判局势产生一定影响,目前结果还存在很大变数。
据路透社5月15日凌晨消息,"中国可接受的最大涨价幅度为12.5%"。
中钢协对此表示否定。该负责人认为,此消息纯属空穴来风。宝钢有自身的考虑和立场,即使其同意涨价,也不会把具体涨幅公开透露。
在谈判过程中,中国不断增长的铁矿石需求成为国际供应商坚持涨价的一大理由。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表示,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的飞速增长背后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成分。今年一季度,中国铁矿砂及精矿进口量大幅度增长,就主要是进口企业的非理性和投机心态所致,并不反映中国国内钢铁行业的真实需求,铁矿石供应商理应放弃短视的做法,制定出合理价格,创造钢铁企业和铁矿石进口商双赢的条件。
记者又辗转从日本新日铁集团中国办事处获悉,新日铁高层态度很坚决,认为19%的涨价不可接受。专家分析,新日铁可能会继续等待中国的谈判结果。
与新日铁相比,阿赛洛方面态度相对委婉。阿赛洛副总裁方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铁矿石需求方来说,应加大铁矿石的存储量,加大在采矿方面的投资,以保证铁矿石的自我需求。她认为,不是每次谈判都会出现价格上涨的结果,所以更谈不上涨幅多少的问题,各方双赢才是谈判的关键。
联合对抗亚洲谈判方应坚定立场
中钢协网站5月17日发表声明强调,铁矿石谈判中价格的确定不仅要考虑欧洲市场,还必须考虑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如果不考虑中国市场情况做出的决定,中国钢铁企业是不能接受的。
声明还指出,矿价谈判必须要考虑供需双方的长期利益,中方追求的是共赢结果。
分析师认为,按2005年澳洲铁矿石公开价格计算,63.5%的粉矿FOB为每吨40美元,如果涨价19%就将达到每吨47.6美元,与今年初63.5%印度矿价格几乎持平。如果2006下半年铁矿石开始供过于求,接受涨价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中国肯定要将谈判继续下去,打破传统的定价体系,追求与欧洲不同的价格变动。
诺奇海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业务主管李飞也表示,19%的涨幅主要是欧洲价格,最后的结果还要由三大主谈判方来决定,亚洲国家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
业内专家指出,亚洲战场的价格谈判仍将继续下去,但根据欧洲价格已定的事实,亚洲谈判方针肯定将有所变化,即如何对抗19%的涨价。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中国来说,目前有两种合适的选择,即降低涨价幅度或者减少受涨价影响的时间。
而要求欧洲一个价格,亚洲另一个价格,目前来看存在很大难度,在过去20多年的谈判历史中,也尚未有先例。
另一个可能妥协的方案是季度订价,或者半年期订价,这样即使目前接受19%的涨价,几个月后仍有回旋余地,毕竟全球钢材价格不可能永远保持如此高位,铁矿石供求也会逐渐走向买方市场,这算是中上之计。
目前虽不能确定中国会采取何种策略,但抗争肯定将继续下去。(中国工业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steel/show-35600-1.html

[ 历史钢铁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