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分歧正在缩小
按照惯例,每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都会在4月结束,但今年迟迟未果。不过,经过8个月的努力,谈判双方之间的距离正在明显缩小。
“我的钢铁”网站分析师贾良群昨天告诉记者,由于对未来市场的走向存在分歧,中外双方在第四轮谈判之后曾经约定了一个市场观察期。从目前情况来看,受中国国内铁矿石产量大幅增长和中国钢铁业宏观调控的影响,铁矿石供应方缺少漫天要价的底气。另一方面,目前铁矿石现货价格高出长期协议价格20%左右,国内钢铁企业也不能一厢情愿指望铁矿石协议价格下降。因此,双方在经过观察期后,基于现状有可能在近日达成协议。最后的结果将是持平或者小幅上涨。
不过,中国钢协常务理事、冶金矿山协会理事长邹建则认为,铁矿石虚高价格有可能将掉头向下。不过对于谈判结束时间,他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最晚到5月份将出最终结果。
供方面临资金压力
如果最终谈判在本月结束,目前正在承受巨大压力的铁矿石供应方将获得喘息机会。据悉,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三大铁矿石生产商都已做好扩建港口和基础设施的准备,以迎接来自中国的更大需求。因此,“持久战”对于急需资金的铁矿石卖家将苦不堪言。
专家分析,从与中国的长期关系来看,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很有可能先与中国达成协议,这将对其它进口商起到示范作用。巴西淡水河谷虽然一度表现出强硬姿态,但是,目前它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被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它最终也可能作出让步。此外,在本次谈判之外的印度铁矿石,也希望通过降价与中国签订长期合同。
需要建立共赢机制
虽然在本次谈判中,以宝钢为代表的中方话语权大大增强。但是无论如何,长时间的谈判对市场的影响还是不小。业内人士表示,致使谈判时间拉长的一大原因是,铁矿石供求的互利共赢机制没有建立,也没有人来研究如何建立机制。
对此,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以石油为例提出,目前国际石油主要的输出国和进口国都有相应的组织,已经建立起定期对话的机制,并在供求关系上建立了详尽的数据库,为双方对话谈判提供依据。而铁矿石的定价谈判显然缺失了不少东西。(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