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研究室主任的董维忠多年见证了滨海新区的筹建和变化,他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国家应对滨海新区金融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财税政策支持。
投资放缓
《21世纪》:总体上看,此次金融危机是否对滨海新区造成一定的影响?
董维忠:虽然基础设施政府仍在投入,但项目投资者可能觉得市场小了,本来想提前投资的,放慢速度了;本来计划投资的,可能也不投了。
因为新区的投资主体是投资商,他要不来,就会受到一点影响,特别是对外资比较明显。国内企业也有一些影响,主要是一些外贸型企业,或者为出口企业配套的企业,但新区和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结构不一样,总体冲击不大。
《21世纪》:现在的情况是不是比去年年底好些?
董维忠:现在新区开工的项目不少。但总体来说,除了工程项目外,一些服务项目可能会受一定影响,比如塘沽建设的金融中心,随着国家金融管制的加强,可能影响它的速度;比如中新生态城要开始规划和大发展了,可能建设速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1世纪》:在危机影响形势下,今年滨海新区的工作规划会有怎样的变化?
董维忠:总体来说,还是要推进建设速度,主要是实现国家开发滨海新区的战略目标,这作为天津最大的一件事情,在政府计划里排在最前面,在天津是讲滨海新区优先发展,其次讲中心城市,再讲区县的发展。
今年,一方面是继续加大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今年将开工很多项目;另一方面我们也出台了很多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的政策。
行政体制上今年也要改,这已经列入了天津市委市政府工作计划。
《21世纪》:今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是怎样的?
董维忠:滨海新区2700多平方公里,涉及到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涉及到功能区、开发区和保税区。原来的新区管委会一开始是个协调部门,权力不明显,现在有一些权力了,但力度还不够,比如,新区现在有很多工商局,很多规划局,规划上撞车太严重了,往往不能把劲使到一块。今后管委会力度如果加强了,办大事就好办了。
但具体怎么改,方案还没出来,但总体说,大家都认为应该改,越快越好,改动得越大越好。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也能对滨海新区带来很多好处,但可能有一些人事方面的难题,需要通盘考虑。
吁给予滨海更多财税支持
《21世纪》:说到优化环境,具体到财税政策上今后的优惠是怎样的?
董维忠:税收是国家行为,虽然国家已批准了滨海新区配套改革方案,但这里面关于税收的政策基本上很少,基本上没开口子;虽然也给了一些之前支持东三省的税收政策,但现在全国都在广泛使用了,税收的优势显得很少。
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方面支持力度一直在加大,但就目前来看,滨海新区各行政区、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配套任务很艰巨,地方财政负担较重。我们希望国家能在财税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
今年我就提了一个相关的提案,建议国家从财税体制、税收减免、产业等方面进一步支持新新区。
《21世纪》:具体内容是怎样的?
董维忠:由于滨海新区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近70%,而按照现行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增值税、所得税的绝大部分需要上缴国家,地方留成比例较低。
因此我建议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给予滨海新区一定的财税支持政策,如在五年内提高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的地方留成比例,减免海域使用金,或将中央级税收按一定比例返还滨海新区,集中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配套和生态环境保护。
同时,从支持新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出发,我们建议给予滨海新区等同于“5+1”地区的过渡性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对高新技术企业财税支持政策。
从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看,还建议给予东疆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特殊的财税支持政策,调整出口退税地方和中央分担比例。
又由于现行出口退税政策中地方分担比例较大,地方财政负担过重,建议滨海新区内企业的出口退税,五年内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或降低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
在财税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方面,我建议对金融租赁、私募基金、创业投资、离岸金融等现代服务企业给予财税支持政策,推动金融创新。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议一定时期内给予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探索发行滨海新区市政建设债券。
借助天津空客A320飞机组装的条件,今年我还提案建议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飞机租赁业,其中涉及到对一些预提所得税、进口关税的局部微调。由于国家给予了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权利,我觉得这完全可以探索。
《21世纪》:有委员也提到,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要注意滨海新区金融探索项目风险的防控。您如何看待?
董维忠:金融防控是个重点,发展再好不能忘记风险,不能放松管理,但是不做也不行。虽然天津的OTC、港股直通车,都还没正式开始,但国家原来已经宣布要尽快推出,这在金融危机面前,也显示了我们的一种姿态。
应该说,排除风险主要靠加强管理。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方式去管理,而是要想着在危机面前怎么能有更好的发展。
[中国金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