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矿产品价格下跌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迎来新一轮海外矿业投资并购热潮。业内普遍认为最佳的抄底时机已经到来,但到底是不是“底”还要看未来的走势。
热潮
连着三天下班后,高宁(化名)都在忙着看房子找房子。过去的一周他刚完成了从一家矿业咨询机构研究员到矿业并购基金公司实操手的跳槽,“新的工作地点离原来租的房子太远。”
在做了几年对中国矿业的研究咨询工作之后,高宁终于决定放下之前的案头工作,投身实战,因为他认为“机会可能真的来了”,他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 高宁的例子只是缩影而已,背后有更多公司和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助推了此轮海外矿业投资的热潮。
最近的消息是,综合矿业集团紫金矿业和澳大利亚OZ Minerals对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即将出售的Cobar铜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据了解,Cobar矿年产大约5万吨铜精矿。
早在今年5月,紫金矿业发布的百亿定增预案就计划募集约100亿元资金用于刚果(金)的铜矿建设项目和收购项目、巴新波格拉(Porgera)金矿收购项目(50%权益及50%股东贷款)、4.44亿元建设紫金山金铜矿浮选厂项目等。
今年7月,中矿资源发布公告称,拟与三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矿开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标的公司发起设立有限合伙企业形式矿业并购基金,未来由并购基金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在市场公允的价格下,公司享有优先合作及收购并购基金所投项目的权利。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指出,这一轮抄底浪潮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国际矿业正处于低谷,各大矿业公司正加快出售资产,矿业资源的估值较低。
时机
矿业形势的低迷带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会,这种低迷的状态开始于2014年并一直延续至今,矿产品价格下滑明显直接导致矿业资产的大幅缩水。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同比下降4.23%,铜产品价格同比下降15.31%。这让很多矿业巨头深陷困境,急于瘦身。
今年7月,巴里克黄金公司称将以10.1亿美元出售Zaldivar铜矿50%股权。8月,英美资源公司以5亿美元出售智利的两座铜矿。
而去年4月则发生了中国矿业史上最大的境外并购案之一,由五矿资源与国新国际投资公司和中信金属有限公司组成的“五矿联合体”宣布,已经与嘉能可公司达成协议,将支付58.5亿美元收购后者在秘鲁的拉斯邦巴斯(Las Bambas)铜矿。
“矿业巨头将资产剥离出去不一定就是对未来不看好,只是现阶段他们的资金要支持全部领域发展可能有些困难,所以把利润相对低一些的资产卖出去。”一位长期从事矿业装备研究的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这样解释。
在10月20日-23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 中铝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思德就指出,今后两三年应该是矿业投资的最佳机遇期,接下来将有可能发生矿业倒闭潮,而“这可能是寒冬触底的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的投资热点已经从曾经的铁矿、煤矿转向如今的金、铜、铅、锌等有色矿产。
前述业内人士介绍,投资铁矿、煤矿与投资有色矿相比,在工艺和复杂程度上不相上下,但规模要求较大。“同样开采,可能金矿、铜矿开100万吨就会有收益,但铁矿的话开采这点儿量根本达不到盈亏平衡点。”这也成了一个客观的软肋。
前景
目前的抄底行为,“除了觉得买得值,更重要的是看好未来的前景。”前述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现在铜等有色金属的价格也在下跌,但“小金属的反弹力度会很大,因为总体需求小,所以稍微有一点需求提振价格就会上涨,未来还是可期的”。
然而,未来的走势谁也不能给出百分百正确的预判,此前中国企业的部分海外并购已经成了前车之鉴。
苑志斌就回忆,上一次海外矿并购投资热潮出现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后,当时对时机把握出现偏差,错误地估计经济危机之后,走出去的过程较为粗放,事前对海外的调研也存在不足。“此次,中国矿企大都吸取上一次出海碰壁的教训,出手都较为谨慎。”
而在2012年左右,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在铁矿石价格处于上升通道之时并购海外矿产的情况,但当几年后这些矿产开始释放能量的时候,矿价一路下行。10月28日,普氏62%铁矿石指数跌破50至49.25。在前述业内人士看来,这轮并购是发生在矿产品下行的调整时期,所以主要是购买一些比较成熟、质量相对较好的资产。“低价的时候即使亏也不会亏那么多。”他说。
众所周知,矿产的投资是长周期的,所以对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而言,会在低价时购买一些优质资产进行资源储备。“国内一些有实力的矿企收购海外项目与企业,是一种有远见的表现,能使企业获得更多优质的矿源,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苑志斌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