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有色 » 贵金属 » 贵金属相关 » 正文

银行改革目标明确步履维艰 未来5年或风险上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24-11-23  作者:中金商贸信息中心

  本报记者 刘黄

  近日,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经济学家沈明高撰文指出:中国银行业改革是迄今为止最为艰难的改革之一,尽管考虑到经济的强劲增长与政府的支持,银行近期内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在未来5年内,竞争的加剧与股权的多元化将可能导致风险上升。文章指出,虽然在监管框架、风险控制体系与股权结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当前 银行改革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其他的一些条件,其中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

  两位作者在文中回顾,经济改革的目标之一便是建立现代银行体系以改善资金配置效率。然而,

银行改革是迄今最为艰难的改革之一。经济改革伊始,中国即迈开了重组银行体系的步伐。在经过大约25年的努力之后,银行改革的任务仍未完成,银行改革尤如登山———目标明确但步履艰难。到目前为止,中国建成了以四大国有银行为支柱的银行体系,但至2003年末,政策性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之和仍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和总负债的60%以上。如果说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那么,改革的第二步———旨在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并使之谨慎经营———的难度更大。

  文章说,银行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随着改革的推进,银行的自主权迅速扩大。然而,由于银行业务本质上是一项具有风险的活动,要使商业银行朝着效率与审慎的方向改进,有两个制度性的因素至关重要:第一,银行需要一个适当的内部治理结构使决策者的激励与职责达到平衡,以防范风险的产生。第二,银行需要一个运作良好的外部体系,包括监管框架、信息共享与利率决定机制。

  二十多年来,为了改善银行业状况,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变革,这些变革包括:(1)为了改善贷款结构,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给予商业银行管理人员更大的决策自主权与更多的激励;(2)上世纪80年代组建了10家左右的股份制银行,目的是对国有大型银行的业务进行补充,并形成竞争压力;(3)为控制日益膨胀的不良贷款,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银行行长责任制;(4)上世纪90年代末建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帮助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加快银行体系的重组进程;(5)按照中国加入W TO的相关条款,对外资银行开放市场。但本篇文章认为,这些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很有限。在过去几个月里,有关银行的丑闻的高频率与严重性,至少使人们开始思索两个问题:第一,尽管官方数据表明不良贷款在迅速下降,但银行账面上未为人知的黑洞到底有多大?第二,中国能够成功地改革其银行体系,但又不引起银行危机吗?

  文章的观点是,由于以下原因,中国银行业近期内并不存在严重的风险。

  首先,中国的银行仍然十分依赖政府信贷与补贴。除非政府同样陷入流动资金困境,银行短期内不会面临破产风险。

  其次,快速的经济增长使银行存款持续攀升,为银行提供了所需的流动资金。再次,银行体系内部分金融机构或部分地区的金融机构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

中国经济能够在过去25年里保持强劲的增长。最后,持续的经济增长使中国政府更有能力承担改革带来的成本。显然,银行体系改革正在加速前进。

  但文章也指出,即使近期内并不存在严重的风险,但不容乐观的是,真实的不良贷款率有可能大大高于官方报道的数据。根据

银监会的数据,2005年底银行业不良贷款比率已由两年前的23%下降至10%。然而,由于以下原因,实际情况有可能并不乐观。第一,虽然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采用了五级分类体系,但分类的标准仍然由银行制定。因此,一旦使用严格统一的分类标准后,不良贷款比例会有所上升。第二,最近报道出的丑闻表明银行内部存在未被人知的黑洞。一些丑闻涉及到几年前发放的贷款,其他的则与银行经理携巨额资金潜逃有关。

  而除此之外,文章同时认为,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中国银行的改革方案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并没有完全切断政府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只要政府仍持有商业银行的大多数股份,激励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对尚处在改革阶段的商业银行,国外战略投资者仍然心存疑虑,政府无法向他们保证将来不会再次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2)由于市场进入壁垒,银行业内的竞争受到限制;(3)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破产并不可行。如果它们陷入财务困境,毫无疑问政府将再次出面帮助它们渡过难关;(4)商业银行的维持与运转仍然依赖于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流动资金。

  文章据此分析,在目前的银行体系下,至少应存在三种可能危及银行业的风险:第一,经济突然出现衰退,导致流动资金减少;第二,根据W TO条款,中国在2006年底之前必须对国外银行开放市场。国外银行的进入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可能导致国内商业银行存款迅速减少;第三,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未预期到的经济冲击将可能导致储蓄率的下降。

  文章认为,虽然近期内中国的银行业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萎缩,在必要的情况下国家有足够的资金来帮助银行渡过难关。但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虽然政府的政策性努力对于银行体系改革至关重要,但不足以确保改革的成功。为确保银行体系改革的成功,在一系列领域内进行深刻的变革至关重要。这些改革应该包括:首先,外部环境的改善,如国有企业私有化、信用文化的培育是银行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其次,在制定并实施银行监管与重组政策上,银监会与人民银行需要更大的自主权,这将有助于提高政策的效率;第三,由市场来监督银行与由监管者进行监督同样重要;最后,对部分银行进行拆分有利于提高改革措施的效率,改进竞争规则,并有助于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虽然实现上述一些条件,如拆分大银行在政治上比较困难,但对于一个成功的政策组合而言,这些条件必不可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ys/show-117356-1.html

[ 有色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