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实行银本位制,在1935年底推出法币正式结束银本位制,白银
逐渐转变成为工业金属,并在06年成为上海金交所的现代投资商品。
综合媒体11月3 日报道,在中国历史上,白银千百年来在其中扮演著极其重要的角色
。与西方世界的金本位制不同,在中国,自古就是银本位制大行其道。虽然黄金依然
具备其天然的储备和货币属性,但在古代中国的官方定义中,白银才是合法的通货。
由于中国一直采用银本位制,黄金的价值就被“低估”。16世纪的古代中国,黄金与
白银大致维持1 ∶9 的兑换关系,而同时期金本位制的欧洲世界,在法国1 盎司纯金
大约兑换14盎司纯银。英格兰1 盎司纯金大约能兑换到15盎司纯银。东西方的金银汇
差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套利活动,日本、葡萄牙、荷兰等国家开始在欧洲用黄金兑换
成白银,然后到中国用白银换回黄金。如此反复,中国就真的成为了世界的白银中心
。在1840年英国人动用鸦片和火药之前,可以说,西方世界真的没办法使中国的白银
重新回到世界范围内去流通。
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自此之后,纷至沓来的赔款协议和不
公平贸易致使国内白银大量外流。虽然中国被半殖民地化,但银本位制作为一项传统
得以延续。在此之后,西方金融体系日益成熟。1929年之前,各国信用体系空前膨胀
,而挂钩黄金的货币供应量也满足了经济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在人类历史上主导
了几千年的金银本位制逐渐开始褪去光芒。
一战后,主要西方国家相继恢复了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加上技术更新导致白银产量
大量增加,世界上出现了金涨银落的现象。为稳定世界银价,美国、中国、印度等八
个产银或用银大国,在1933年7 月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签订了一项《国际白银协定
》。其中规定美国政府每年必须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白银,而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为数
不多的银本位国则承诺将不出售1934年至1937年销毁银元所得之白银。
但是不到一年,美国提出了旨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它规定美国政府要通
过(各种形式的)购买方式,设法使每盎司的白银价格提高到1.29美元;或者把白银
在美国货币储备金的比重增加到1/4 。《购银法》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
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当时中国银元的成色为71.5% ,含银量为0.7
555 盎司,而当时国民政府规定的汇率是1 银元合0.34美元,用银本位制折算起来就
是∶在中国每盎司白银=0.449美元,因此当世界银价超过这个值时,就意味著银元有
被熔化成白银出售的危险。
当美国政府开始实施《购银法》时,中国的通货1 银元,已经不被认为是货币了,而
作为一种商品被融化,被提炼,被走私。
最终中国迈开了货币制度现代化的脚步。1935年2 月5 日,中国秘密通知美国,计划
放弃银本位,采取金银合用的复本位制,并将这种新货币与美元联系,以稳定中国的
汇率。但随后国民政府在其美国财政顾问的帮助下,决定利用世界银价高涨之际,出
售白银,换取外汇,建立外汇对兑本位制。
同年12月初,日本银行冲击中国的外汇基金,试图阻止中国的币值改革。但此举更加
坚定当时政府的改革决心,法币在1935年底推出,虽然法币刚开始还是以国内白银为
准备金,但毕竟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不再用实物白银行使货币职能。自此,银本位制
可算是正式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自白银退出本位制舞台后,它就逐渐转变成为工业金属。二战后,影像工业和电子工
业的发展,逐渐让白银的需求由金融储备转向工业运用。白银变成更容易受世界经济
整体变化影响的商品。
上海黄金交易所2006年新增颇具投资色彩的白银现货延期交收交易(AgT+D ),作为
一种现代投资商品,白银在中国“上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