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贷款越收越紧占比趋于零,个人贷款审批权突然下放,甚至给合作中介一定的费用补贴
一位银行人士介绍,现在的具体合作方式可能是支行直接给中介公司一定的费用补贴,并在办理时间上开设绿色通道,甚至可由中介公司填写审核表格等。
本报记者 于兵兵
盈利大棒下,各大银行再起新一轮个贷业务之争。
昨日,一家国有大型银行传出消息,一向以一、二级分行审批为准的个人购房按揭贷款业务,已经开始下放到各家支行直接审批受理。这意味着支行可以根据业务情况在可能的范围内调整信贷实施细则,以更灵活的方式参与个贷市场竞争。
与此同时,据中原地产、信义房产等中介机构相关人士介绍,自宏观调控以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向中介公司抛出合作绣球,以图占领更多的房贷市场,做法多是由分行与中介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并指定一些合作支行放贷。显然,目前这种与银行直接洽谈合作的权利已经进一步下放。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仍有不少来自各银行的合作洽谈正在进行。
一位银行人士介绍,现在的具体合作方式可能是支行直接给中介公司一定的费用补贴,并在办理时间上开设绿色通道,甚至可由中介公司填写审核表格等。“但是,更详细的费用补贴方式不便透露。”该人士称。
商业银行各家大举抢占个贷市场的背后是房地产类信贷的不断收紧。
据银监会最近一次表态,即《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54号文),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等企业类贷款被再次预警。
房地产企业类贷款难直接导致银行面临收益困境。“银行的操作特征是政策明令禁止的一定会严格执行,所以房地产开发贷款已经基本没有。“上海某银行客户经理介绍。据了解,宏观调控前,各商业银行房地产类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平均占比约为50%,部分银行的该项占比甚至达到70%。
据悉,按照35%自有资金比例和四证俱全的两项要求,有人估计目前80%左右的开发商无法满足这些贷款门槛。“现在很多开发商在民间资本市场以15%甚至20%的利息获得资金,以挺过困难期。”上述银行人士介绍。以一个2000万元民间资本市场融资为例,开发商希望以一年400万元的利息成本挽救之前5000万元的投资,并争取在一年内看到政策的改变。“但是显然,这种期望发生的可能很小。根据经验,房地产涨跌调控的周期在三到五年。”中原地产按揭部经理杨晗靓认为。
为挽救业务量,投资客越来越少的个人购房贷款业务成了各银行保持利润的救命稻草。
毕竟,相比之下,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银监会的基调则是“合理引导”、“加强管理”。54号文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个人首套自住房贷款,稳妥发展二手房贷款市场,”同时首付款比例应根据借款人还贷风险确定,不宜“一刀切”--“这些信号都给了地方分支行更大的放贷信心。”有分析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