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有色 » 贵金属 » 贵金属知识 » 正文

银矿资源开发阶段

一、地质勘查

 
   
我国在80年代以前,独立银矿床发现不多,大部分银是作为有色贱金属矿的伴(共)生组分,在勘查主矿产时顺带进行评价,但一般只是根据组合样品分析的结果,当银含量大于5~10g/t时,就给予计算储量。若银的选冶性能较优,在铜和金矿中有时降低至1g/t,铅锌矿中为2g/t,均不要求圈出单独矿体,采用有多少算多少的办法。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80年代以来,银矿地质勘查工作得到了加强,相继找到一批以银为主的矿床,为此,1990年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在以往银矿地质勘查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试行的《银矿地质勘探规范》(简称《规范》)。该规范规定了银矿地质勘探工作的勘探研究程度、勘探类型、勘探工程间距、勘探深度、勘探工作质量、储量计算与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基本要求。
   
在规范中,将银矿的勘探类型划分为四类:
   
第Ⅰ勘探类型:目前暂缺实例。
   
第Ⅱ勘探类型: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较简单,呈似层状、规则透镜状,厚度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个别有夹石、天窗和分支复合,断层、脉岩对矿体基本无破坏。属于本类型的有破山银矿。
   
第Ⅲ勘探类型: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呈脉状、不规则透镜状,个别较简单,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到很不均匀,矿体有分支复合,断层、脉岩对矿体破坏不大。属本类型的有皇城山银矿、银路岭银矿。
   
第Ⅳ勘探类型: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很复杂,呈脉状、柱状、豆荚状,厚度很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到很不均匀,矿体中常见分支复合,断层、脉岩对矿体破坏较大。属本类型的有十里堡银矿。
   
根据我国银矿床特征,拟定了上述几种勘探类型的勘探工程间距(表3.19.4)。

 

3.19.4勘探工程间距表

 t3-19-4.jpg

  
   
银矿床第Ⅱ勘探类型B、C级储量用钻探求得,B级储量应以坑道验证;第Ⅲ勘探类型较简单者用坑钻结合探求B、C级储量,复杂类型用坑钻结合只探求C级储量;第Ⅳ勘探类型C级储量以坑探为主探求。

 

二、矿山开采

 
   
我国银矿类型与产状具有多样性,其开采方式也各异,但是总起来看,以坑采为主,露采的矿山很少。
   
坑采矿山一般采用竖井开拓,地表浅层矿则用平硐-斜井联合开拓。采用的方法主要为留矿回采法,占60%,其后依次为充填法、崩落法、分段空场法与全面法回采。由于我国以浅孔留矿法为主,矿石损失率、贫化率较大,高达16%~35%,而国外对高品位的脉状或薄层状银矿以充填法开采为主,矿石损失率、贫化率要低得多。目前,山东十里堡银矿已把浅孔留矿法改为干式充填法,同时采用皮带铺底等采矿技术,使银矿的损失率和贫化率从原来的19.65%和31.3%,降低到6.09%和16.44%。
   
在井巷掘进技术方面,虽然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但水平较低。目前竖井掘进仍然是以传统的手持式凿岩机打眼、抓岩机抓装,普通式或吊桶提升出渣等工艺为主。在支护技术方面,目前木质和混凝土支护所占比重仍较大,锚杆支护仅在部分矿山使用,国外普遍采用的锚喷加金属网等新技术我国尚未采用。

 

三、选矿与加工技术

 
   
我国以生产银为主的独立银矿基本上都采用浮选法选银(表3.19.5),而共伴生银矿采用了:单一浮选法和浮-重选法、浮选-氰化法的联合流程,其中以浮选最为重要(表3.19.6)。

 

3.19.5我国独立银矿选矿工艺流程及技术经济指标

 t3-19-5.jpg

 

 t3-19-5-A.jpg

 

3.19.6我国主要共伴生银矿的选矿工艺流程与技术经济指标

 t3-19-6.jpg

 

 t3-19-6-A.jpg 

 
   
为了提高独立银矿浮选的回收率,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针对银矿物嵌布粒度的粗细特点,尽可能使银矿物充分解离,提高银的回收率;二是选择中性或弱碱性的浮选矿浆碱度和选用碳酸钠作浮选矿浆的调整剂,提高银的浮游性;三是搭配使用黄药与黑药,增强对银的捕收能力。
   
3.19.7是十里堡银矿采用的一段磨矿、二段分级单一浮选工艺流程。

 

3.19.7十里铺银矿的选冶联合工艺生产流程

 m3-19-7.jpg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下,我国在共、伴生银矿的综合选矿回收方面得到了加强,许多矿山和炼厂重视了银的回收,但是总起来看,选矿技术设备没有重大发展,银的回收率不高,不同矿山尾矿中含银很高(10~30g/t),而未予回收。
   
银矿石经选(或选冶)后,所得到的产品有银精矿、银泥和各种有色金属的含银精矿。目前对前两者通常采用火法熔离(反射炉、电炉、坩埚、鼓风炉、闪速炉),或者用湿法冶金分离提取,再行电解精炼;后者主要是在冶炼有色金属过程中,半银富集到阳极泥(主要是铜、铅阳极泥)中综合回收。在我国98%的白银是从各类有色金属矿的冶炼阳极泥中回收的。

四、环境保护

 
    银矿开采和冶炼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废渣、废水(液)和烟气(尘)。近年来由于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许多银有色金属生产厂矿的“三废”污染得到了改善和控制,如广东凡口、江苏栖霞山银铅锌矿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将尾砂用于井下充填,其中凡口矿在1985和1986年共产尾矿62万t,有40%已用于井下作填料,从而极大减少了尾矿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株洲冶炼厂原炼银转炉每小时排出烟气达3500标m3,每标立方米平均含尘55g,在烟尘中砷含量18%~25%,锑50%~55%,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三废”排放标准,从80年代初在冶炼生产工艺中,增设两段冷却、两段除尘系统和分银炉与贵铅炉配气的方法,收尘率达到90%以上,每年从中回收砷、锑烟尘400~500t,从而杜绝了金银回收系统中砷(锑)烟的危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全国许多老厂矿和地方中小型厂矿,因建厂时未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投产后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粉尘、烟气未能防治,废水未得到彻底处理,“三废”治理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ys/show-141017-1.html

[ 有色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