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金为黄色,极细的金粉为黑色,金的胶状溶液呈红色、蓝色或紫色。首饰中的金含量常用K表示,纯金为24K。金的延展性极好,可制成金箔或拉成细丝。金的电导率仅次于银和铜,热导率为银的74%。金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从室温到高温,一般不氧化。金不溶于一般的酸和碱,但可溶于王水,也可溶于碱金属氰化物溶液。此外,酸性的硫脲溶液、溴的溶液、沸腾着的氯化铁溶液,有氧存在的钾、钠、钙、镁的硫代硫酸盐溶液等能很好地溶解金。碱金属的硫化物能腐蚀金,生成可溶性硫化金。
金在地壳中含量稀少,主要呈游离状态,少量为碲化金。目前已发现金矿物近20种,分为自然元素、天然合金和金属互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锑化物等。最常见的是金的自然元素和碲化物,主要是自然金(含金>80%)和银金矿(含金50%)。在自然界中,金常与银共生,并与黄铁矿、方铅矿、毒砂、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辉钼矿等矿物关系很密切,常和它们伴生在一起。
含金3克/吨以上的脉矿即为可采金矿,脉金矿通常经过选矿富集成精矿后,再用氰化法提金;或先用重选和混汞法提取游离金后再用氰化法进一步提金;也可不经选矿直接用氰化法提取。砂矿多用重选法选出精矿,熔炼提取金;或用重选加混汞法提取。提取金(银)的另一重要方法是将含金50克/吨以上的精矿或含金30克/吨左右的块矿,作为炼铜、铅的配料,在冶炼过程中,金(银)富集于阳极泥而后回收。
金主要用作装饰品和货币储备。还可用作红外线的反射面、陶瓷和玻璃的着色剂,并可用作牙科材料。在电子、航空等工业,金可用作表面涂层和焊料、精密仪器的零件或镀层,还可用于电触头、插座、继电器和高压开关等。金的放射性同位素[198]Au,在医疗上用作示踪原子。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在东部地区金矿分布广、类型多,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地区的北东部边缘地带,我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我国金矿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矿床类型多,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我国金矿类型繁多,其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其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
尽管我国金矿类型较多,找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至今还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原苏联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
(2)大型、特大型金矿床少,中小型金矿床多。根据“八五”期间承包勘探最终完成的情况看:大型、超大型矿床只占9.58%、中型矿床数量占24.55%、小型矿床数量占65.87%。由此可见,我国金矿储量规模在数量上,中小型矿床占绝对多数,大型矿床为数不多,尤其是储量超过50吨的岩金矿,“七五”以前勘查的只有焦家、新城、三山岛、团结沟、金厂峪,“七五”以后勘查的只有金山、镇沅、玲珑47.52号、东坪、东闯10处。其中,焦家金矿经补充勘探总储量将达到130吨,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级的岩金矿床。
(3)资源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据统计,全国有1000多个县(旗)有金矿资源,已探明的金矿储量却相对集中于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其储量约占总储量的75%以上,其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四省保有储量约占岩金储量的46%以上;其他储量超过百吨的省(区)有辽宁、吉林、湖北、贵州、云南。砂金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占27.7%,次为四川占21.8%,两省合计几乎占砂金保有储量的一半。
(4)金矿床中富矿少,中等品位多,品位变化大,贫富悬殊。以1996年黄金工业统计年鉴为根据,全国岩金出矿品位4.14g/t,砂金出矿品位0.169g/m3。在岩金矿床中<3g/t占27%、3~6g/t占56%、6~10g/t占13%、10~20g/t占4%。6g/t以下的中低品位矿床占83%以上,而且呈逐年递降趋势。砂金矿床<0.15g/m3占38%,0.15~0.25g/m3之间占26%,>0.25g/m3占34%。总起来看,我国岩金矿、砂金矿品位偏低,富矿储量极少。
(5)伴生金储量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伴生金储量占全国金矿总储量的27.9%,绝大部分来自铜矿石,少量来自铅锌矿石,主要集中于江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五省约占伴生金储量的67%,其中江西居第一位。伴生金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其储量所占比例,大于世界伴生金的平均数,所以伴生金是我国金矿资源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