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铅酸蓄电池技术的不断提高,已成为广泛使用的化学电源。同时,铅酸蓄电池业的发展对其所配套的产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与这些行业一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铅酸电池仍然是军用和民用工业、交通运输装备等重要的电源装置,特别是汽车用蓄电池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发展铅酸蓄电池业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短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符合循环利用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内汽车用蓄电池市场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给蓄电池行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预计2010年汽车产量将达1024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达6907万辆。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动力总成需求量大幅增长,汽车蓄电池的产量年均递增达到18%左右。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带动了汽车蓄电池市场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提高,对蓄电池的整体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用铅酸蓄电池的用量迅速增加,大约占整个铅酸蓄电池用量的80%。而且随着今后汽车保有量的继续增加,预计汽车蓄电池的增长将突破过去8.33%的年增长率。产品以阀控式铅酸与免维护式蓄电池并存。与其它类型电池的增长相比属于稳定增长型,重点放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性能上。
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环境的考虑,早已限制铅酸电池制造业在本国的发展,转而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采购。汽车业巨头在国内纷纷投资建厂的同时,国外蓄电池生产商,如:江森控制公司、艾诺斯(ENERSYS)等著名企业也都已进入我国进行生产活动。汽车业内人士表示,江森VARTA品牌的引入,将解决高档车消费者的需求,为高档车配套高品质蓄电池。其它有西恩迪等产品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因此,可以说汽车用铅酸电池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铅酸蓄电池具有成本低、产业化发展成熟等优势,在近期国家产业发展中仍将占主流地位,而且由于其成本优势,中期也将仍占有一席之地。长期来看,在不需要高重量比能量的用途领域还将继续存在占据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体系。
目前我国正逐渐缩小与国外技术的差距,掌握了蓄电池产品的部分核心技术,并且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随着国际蓄电池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蓄电池的主要生产基地。再加上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大型蓄电池企业达到了相当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例如:在第十届欧洲蓄电池会议上,有关中国制造业方面的会议议题在增多,而且铅酸蓄电池制造产业在向亚洲转移,亚洲的重点又在中国。中国对蓄电池产业的影响越大,在世界电池产业中的作用也就越大。
由于我国一些蓄电池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其原有主要应用领域,如汽车用、摩托车用的数量在增长,而且也在不断扩大新的蓄电池使用领域。在我国电池行业“十一五”发展目标规划中,到2010年铅蓄电池的发展目标为6679.2万千伏安时(kVAh)。年均增长速度为8%。
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我国已成为最大的铅酸蓄电池出口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国内铅酸蓄电池总产量达7065万kVAh,销售额约350亿元。2005年铅酸电池出口额就达到了8.2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40%。出口量、出口额分别以40%和35%的年速度递增。“十五”期间,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根据对约40家铅酸蓄电池骨干企业统计结果,2005年汽车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产量达到2001万kVAh(约2152万只),较2000年1188万kVAh(约1277万只)增长了68%。例如风帆公司,2000年起动型铅酸蓄电池产量为275.66万kVAh,2005年为543.92万kVAh,增长接近100%。还有一些小型企业,其增长速率也很快。
我国过去10年电池总产量平均增长远高于欧、美、德等发达国家。其中汽车型蓄电池增长8.33%。
随着我国汽车产量、保有量的不断增长, 使蓄电池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汽车起动型铅酸蓄电池产业处于增长期,起动蓄电池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预计未来十年将以较快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