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有色 » » 锑业动态 » 正文

湖南锡矿山地区成世界最大锑矿走私源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发布日期:2008-12-1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锑都之忧    编者按:无序采挖和冶炼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偷逃税费造成的定价权失语,已经为“世界锑都”的未来敲响警钟,并直接影响到全球锑业的市场话语格局。而因价格扭曲造成矿产资源浪费的现象在中国并非孤例,本报进行了系列调查,并将作出更多的关注。

  这里已多年看不到一丝绿色,周边的山都成了“光头山”,只剩下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

  如缠在半山腰上的一层层白纱,又仿佛受伤的身体上裹缠的绷带,有一种病态的美——这是锡矿山给人最真实的感触。

  满目所见的,是灰黑的锑矿石或矿渣;和亮黄的屋顶,那是密匝的冶炼作坊,矿尘落在上面,在阳光下发出刺眼的亮光。

  锡矿山锑矿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县级市)境内,以锑储量之富、质量之优、产量之高称雄世界一个多世纪,享有“世界锑都”之誉。

  然而,近年来“世界锑都”日益陷入混乱,私采乱挖严重,导致资源流失,环境破坏。今年9月,冷水江市更是发生大面积砷中毒事件,对锑矿无序无度的采炼过程中形成的砷碱渣,正是背后根源。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锡矿山锑矿发现于1541年,当时误以为锡,故而得名,于1897年正式开采,而后一举成为“世界锑都”。

  黄春燕在七里江选矿已经6年,她每个月可以拿到300元左右的底薪,其他更多的收入靠选矿的量决定,好的一个月可以拿到千余元,对她这样来自农村的妇女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她告诉记者,老板总共雇用了十几个像她这样的专职选矿工,还有专门的挖矿工。通过他们手里挑拣出来的矿石,差不多每个月可以为老板创造几万元的收入。

  当然,也有收入差的时候,那挣不到什么钱,因为挖矿的太多,没挖到富含锑的矿石,就卖不到钱。在锡矿山地区,这样的个体、私营老板数量保守估计有逾百。

  进入锡矿山,随处可见各类高低大小不齐的烟筒,那多是用来冶炼矿石的。从七里江至锡矿山北矿的路上,这些小冶炼厂的密集程度令人咋舌。

  冷水江市环保局的信息称,目前锡矿山周边聚集的私营小矿山、小冶炼厂累计超过80个,一些家庭临时作业的还未包括在内。而这些私营矿、厂绝大多数是非法经营。

  这种无序状态导致的后果就是环境污染。记者在矿区看到,非法经营者采用最原始的选矿方法,将非法采来的所有矿石露天堆放,没有任何防护和隔离措施,非法冶炼厂也将含砷尾砂直接堆放。

  据业内人士介绍,绝大多数有色和贵金属矿石中都含有毒物质砷,这些含砷矿石开采后,在选矿作业中,矿石中的砷约有60%~90%进入尾砂、0.05%进入废水、10%~40%进入精矿。

  因此,国家在制定锑开采行业准入条件时,就明确提出除了规模经营(5000吨)外,必须具备处理砷碱渣的能力,否则不允许开采,但据了解除锡矿山闪星锑业外,绝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处理砷碱渣的能力。

  地方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这种发展模式的问题。今年11月,冷水江市政府递交的《关于冷水江市锡矿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安全隐患整治情况汇报》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乱采滥挖、过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同时该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大量流失,80%的田地无法耕种;地下水系已发生巨大变化,水量明显减少,群众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严重不足;空气污染严重。

  另外,由于锑矿冶炼产生砷碱渣,地下水质受到砷碱渣等严重污染,锡矿山地区已发生多起砷中毒事件。今年9月,锡矿山地区出现了自来水砷浓度偏高、地下水砷超标、职工疑似砷中毒等涉砷事件。

  汇报材料直呼“该地区近2万群众基本丧失农业生产条件,生计难以维持”。而锡矿山地区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常住及流动人口近5万人,环境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冷水江市环保局有关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也表示,锡矿山地区滥采乱炼的情况由来已久,多年来的整治收效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地方(村镇)保护势力在其中起到了不好的作用。同时,治理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而光靠冷水江市自身解决,也是问题。

  对于锡矿山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10月22日,管辖冷水江市的娄底市委书记林武已经表示形势非常严峻,这里的污染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他表态,冷水江市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就其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一定要制订科学、长远、合理的环保方案,对非法采锑、冶锑企业一定要严厉打击,还地方居民以蓝天白云,防止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

  非法经营导致市场混乱

  “世界的锑看中国,中国的锑看锡矿山,锡矿山的锑看锡矿山周边。”锡矿山地区的锑矿资源现保有储量达30万吨,占全球比重的20%,产锑量占全国的50%左右(含外地货源,在冷水江市进行加工)。

  因此,该矿区能否正常有序生产运营,对全球锑品市场走向影响极大。但现今日益严重的非法经营可能将逐渐冲击其影响力,并引发市场混乱。

  混乱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到2001年后出现巨幅扩张。因为从2001年至2003年,锑价每年的涨幅几乎都在5000元/吨左右,2008年最高价格为42500元/吨, 比2001年的8000元/吨高出5倍多。

  “锑价上涨加快了非法开采和冶炼企业冒出来。”如今的锡矿山周边已然形成许许多多大小不等的私矿、冶炼厂,这些低成本运作的单位,通过逃税等方式低价出货,成为国内锑矿和锑产品走私的最大源头,并由此直接影响到世界锑价。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暗访得知,目前锡矿山地区,估计有超过60家冶炼企业,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政府明令打击的非法经营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每年的锑产品量超过2.5万吨。

  去年下半年,因受环保问题的影响,锡矿山地区众多锑矿山以及锑锭冶炼企业从7月初开始处于停产状态,由此导致欧洲市场一度很难得到中国方面的报价,并引发锑锭报价蹿升。

  今年9月冷水江市出现砷中毒事件后,较大规模的关停锑矿和冶炼厂的情况再度出现,一些正常生产的企业也“捂货”不出。

  记者接触了当地几家较大的民营企业和小型工厂发现,由于目前国际锑价下跌,压货待涨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另一家较大的娄底市振强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销售的人士对当前的交易并不是明显兴奋,“反正现在不缺资金,这样的行情,不如压着”。记者接洽的对象中,报价最低的为23000元/吨。

  湖南冷水江市兴华锑业属于锡矿山地区较大的民营企业,其负责人在向记者介绍锑锭价格时特意咨询“要不要开(发)票”,并表示如果不开增值税发票,价格可以有较大优惠。

  根据她的介绍,如果不要其出具增值税发票,当时市场价格超过30000元/吨的2号精锑锭可以26000元/吨供应,并且“价格还可以商量”。

  不出具增值税发票,并不是个别情况。记者接触的大多数洽谈对象同时给记者吃“定心丸”——保证能够在购买方指定的交货地交货,不用担心因无发票被查处。

  “这是这个市场真正最混乱的地方。”前述从事锑产品生产多年的人士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据他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初步估计锡矿山地区中小冶炼企业每年产量在2.5万~4万吨,以2008年40000元/吨、2.5万吨的平均价格计算,每年光逃增值税数额就至少高达1亿元以上。

  更大的隐患还在于,通过逃税形成低价格,并由此成为走私行为的合谋者。而矿山储量逐渐减少,私厂、私矿的诸多违法运作,也会使我国在原本占有绝对优势的锑矿和锑产品市场上,丧失定价权的最后时机。

  据上述人士介绍,目前国内走私大多通过广西出境,然后经越南再转欧美市场,由于价格相对较低且供应量大,锡矿山地区的中小冶炼企业已经成为锑走私的最重要货源地。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如按成交价5000美元/吨计算,通过中小企业进货再走私,15%的增值税和5%的关税全部逃掉,正规途径的产品即使按4000美元/吨价格成交,也不具有竞争优势。

  “这样一来,整个市场就完全乱了,即使我们整个的储量和产量都是世界最大,但由于非法经营对市场的冲击,形成了不平等的竞争。本来中国的正规经营公司完全可以掌握对世界锑的定价权,但这样一来,价格没法定了,优势也要没有了。”

  走私和偷逃税收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国家流失大量的税收,同时,这种非法的不平等的竞争使得中国锑业经营秩序混乱,合法经营的企业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是造成锑业经营乱象最根本的原因。

  整治陷入困局

  锡矿山地区矿乱由来已久。多年来,冷水江市人民政府对这些非法小锑品冶炼厂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清理和集中整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整治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一是锡矿山地区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包袱沉重,治理难度大。二是治理面临技术难题。如含锑废水、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处理尚无根本的解决方法。三是违法企业受利益驱动,容易死灰复燃。四是该地区绝大多数群众的经济收入来源于到小冶炼厂打工,与涉锑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老百姓的生存利益与环境治理之间的矛盾很突出。

  湖南省统计局在报告中称,冷水江市的环境污染严重根源之一是当地政府重经济、轻环保的意识严重,同时环保执法监管不到位。

  2007年,锡矿山地区年锑冶炼能力近7万吨,锑产业已成为冷水江市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冷水江市政府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锡矿山地区入库地方税收占全市入库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11%。锑已经成为冷水江市的一张名片。

  冷水江市环保部门则认为,锡矿山地区的环境治理积弊太深:上世纪90年代在“有水快流”政策的影响下,缺乏开采规划,涉锑企业无序发展,迅速膨胀,开采过程中选大弃小、选精弃粗,长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给环境治理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但据湖南省环保部门介绍,锡矿山地区矿乱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作为锡矿山锑矿资源经营主体的闪星锑业属湖南省直属企业,与冷水江市并无直接行政隶属关系,也不能对当地产生直接的税收。

  这或许是审视锡矿山地区“私矿”不绝的一个视角。冷水江市人民政府的汇报也提到,“由于闪星公司的体制问题,地方环保监管存在一定难度。由于上述原因,锡矿山地区非法涉锑企业屡禁不止,随时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冷水江市一方面想打破国有的闪星锑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希望由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放得太开、太快”,以至于形成了不可控制的混乱局面。

  据这位熟悉锡矿山地区历史的人士介绍,锡矿山地区矿乱由来已久,这有深远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及成立后一段时期,作为特殊的矿产资源,锡矿山地区锑矿基本上都划归闪星锑业的前身锡矿山矿务局管理,矿务局当时由中央直管,后划归湖南省管理,向来在行政管辖上与冷水江市“无关”。

  该人士介绍,正是由于锡矿山矿务局的“特殊”身份——省属企业,税收直接上交到省里,并且其行政级别还高于冷水江市——造成了当地政府“无心”管理。

  正是源于这一思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锡矿山地区周边一些乡镇开始自行划割矿区领地,在经过多轮谈判后,最终同意将一小部分矿山划归周边相关乡镇,采矿乱象源头初显。随后,周边乡镇进一步侵蚀国有矿山资源,各类私营小矿一夜间冒出来,这就是冷水江市政府提到的“有水快流”背景。

  近年来环境急剧恶化,直接造成百姓生活受到损害,地方政府才开始引起重视,但此时下手,已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据估算,锡矿山地区涉锑企业共产生二氧化硫100余万吨、砷碱渣100余万吨,冶炼炉渣及采矿废石等数千万吨。同时,由于长期开采,该地区形成了大面积采矿沉陷区,采空区没有回填。

  冷水江市政府办、环保局等相关部门人士在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非正式交流时都反映,当地政府不是没有治理,相反,治理的频率还非常高,但每次最后都“有点下不了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虑到地方经济建设。

  《第一财经日报》从冷水江市税务部门确认,尽管多数私矿(厂)为非法经营,偷逃税情况严重,但这些矿(厂)业主通过采矿、炼矿积累的资本投资到其他行业,由此形成了不错的“产业效益”。

  资金缺乏也是当地环保部门觉得治理难的原因。“近年来,为解决锡矿山地区环境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进行了积极治理,但彻底治理该地区环境污染,仍需巨大的资金。”

  于是今年9月,冷水江市开展了第五次整治行动,对2006、2007年政府取缔关闭但是出现反弹的16家企业进行了坚决关闭。2007年冷水江市环保局的年终总结中称,“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企业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并称已经“加强环境监管,严格环境准入”,更为重要的是,以铁的纪律抓好涉锑企业专项整治。

  上述冷水江市环保局人士表示,当地多年来已经采取多种手段打击非法采炼,通过重罚手段扼制私采私炼,“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ys/show-210969-1.html

[ 有色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