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产品 | 手机浏览 | RSS订阅
世界金属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有色 » » 铝业相关 » 正文

中铝困局:扩张方向错误导致巨亏

迟暮中铝

中铝面临的困局,是处于行业低谷的所有大型央企的缩影。在国家整合央企的大潮中,中铝能否独善其身?

短短两年,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从风光无限的波峰跌落到谷底。

2007年,中铝以年利润200亿元挤掉一直以来盘踞在国内冶金行业中央企业利润排名老大的宝钢,成为新霸主。

仅仅两年,中铝副总经理吕长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08~2009年中铝亏损累计达120亿,排名冶金行业央企利润榜的最末位。中铝创造的跌幅“神话”,让业界瞠目结舌。

中铝怎么了?

是市场低迷造成的经营困局,还是它自身经营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巨头,中铝面临的困局,是处于行业低谷的所有大型央企的缩影。在国家整合央企的大潮中,中铝能否独善其身?

夕阳铝业

中铝没落的背后是中国铝产业遭受的困局。

“铝产业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发展前途了。”一位在铝行业浸淫20年的专家认为,铝产业已属夕阳产业。铝产业需要大量用电,而国内电价太高,每生产一吨铝需要14500千瓦的耗电,所以能源已经成了制约铝业发展的瓶颈。一个电解铝企业,其中氧化铝费用占成本三分之一,用电费用占成本三分之一。“在中国发展电解铝已经不合时宜。”该专家直指。日本、欧美国家早已经停止发展电解铝产业了。

而电解铝市场的粗放竞争,则是中铝巨亏的直接原因。该专家表示,其实有色金属产业还是粗放型的市场,投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一哄而上,造成产能过剩。2006年,电解铝产能一度高达6000万吨,现在是2000多万吨。中铝现在很被动,作为行业老大,市场份额却少得可怜,在国内电解铝2000万吨的产能中,中铝只有400万吨。正是这种行业地位与市场地位的巨大落差使得中铝随着电解铝行业一起步入夕阳。

有很多行业专家认为,无论是冶金部的撤销,还是后来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的撤销,都是造成目前有色金属产业无序发展的重要原因。“当时,一下子把管理有色金属行业的部委都撤销后,这些企业都划归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但发改委管理不过来,于是就把很多企业的管理划归到了地方。然而,地方政府管理这些企业缺乏在国家经济层面上审视问题的高度,只是一股脑地看到哪个产业容易拉动GDP就上哪个产业。因为工业企业属于粗放型产业,而且容易上马,所以地方政府就大力推进,企业也热心,于是就会出现很多没经过中央同意就盲目上项目的情况。而项目一旦上马,国家就难以再强迫其停产。”一位在有色金属行业从业30年的资深人士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

国内铝行业的盲目扩张也导致国家相关部委对行业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差。“现在发改委在项目上管不住,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在节能减排方面也不好管。尤其是在钢铁、铝业等产业领域,淘汰落后难度更大。现在工信部的淘汰铝业的产能仅为30万吨,但仍然比较难以实现。”一位冶金行业专家坦言,放任比较容易,但治理则很困难。治理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节能减排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铝行业产能过剩依然很严重。

地方电解铝厂的疯狂上马也让中铝失去了原料的垄断地位。在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存在的时候,中铝在电解铝原料——氧化铝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当时它控制着全国氧化铝总量的80%,另外20%需要从国外进口。

随着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地方电解铝厂近乎疯狂的产能扩张,使氧化铝的进口量大大增加,也使得中铝在氧化铝行业的控制力逐渐丧失,而正是由于这种垄断地位的丧失,使得中铝的氧化铝也陷入了过剩的泥沼。

“以前许多地方的电解铝厂都必须要买中铝的氧化铝,因为它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地方企业都求着中铝,但现在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山东一家民营电解铝厂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在当前铝价已经在成本线之下时,好多民营和地方的小电解铝厂已经开始减产,氧化铝市场的过剩仍在持续。

高调八年

实际上,从2001年中铝建立之初,无论是从政策扶持还是从其自身优势来说,中铝都奠定了其大肆扩张的基础。

“国资委成立之初,便对央企有一种考核,要求国有资产的布局和结构要优化,并要求四五十家央企中能有那么几个进入世界同行业前五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此后,中央企业就推动了多数行业的新一轮战略重组。中铝自然也不例外。

由此,中铝开始了从铝业到稀有金属、从国内到国外跑马圈地式的兼并重组。

由于氧化铝是电解铝的原料,中铝在此恰恰占有绝对优势,其收购的起点也便选在了铝企业。兰州铝业,这家主要从事电解铝及铝加工材的企业,在2004年进入了中铝的视线。兰州铝业当时在中国电解铝行业排第三。

是年6月,中铝收购兰州铝业29%的股份,成为兰铝第一大股东。完成收购后的中铝,充分利用自身在氧化铝生产的优势,使其原本单薄的电解铝产能增加了1倍,达到150万吨左右。当年,电解铝价格直线上升,带动了氧化铝价格飙升,这给兰州铝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中铝的进入极大地消除了它的后顾之忧。

此后,中铝还收购了洛阳铜加工厂,并在2006年重组河南中迈铝业、收购白银红鹭铝业以及焦作万方 ,还换股收购了山东铝业和包头铝业 。这样,从铝土矿开采到氧化铝制取,再到电解铝冶炼,最后到铝材加工,中铝已经造就了铝产业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中铝还开始在它的非主营业务上开疆扩土,以期能全面开花。

控股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下称陕西有色)便是中铝走向铝业主业之外的重要一步。2004年4月26日,陕西省政府与中铝曾就加快陕西省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事宜达成协议——陕西省政府拟将所持的陕西有色72%的股权划拨给中铝,中铝同时承诺,于2006年12月前全面启动投资建设陕西榆林50万吨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此次收购,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中铝在其非主营业务上进行扩张的标志性事件。

不过,由于中铝一直未能履行承诺,最终的收购是不了了之,陕西有色也从中铝退出。“陕西有色要退出中铝,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实际上,双方达成的这个协议,没有太大意义。”

在他看来,陕西有色的反悔,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陕西有色在业界的实力本身就很强。良好的业绩让陕西有色有“出走”的底气。2008年,当中铝旗下的优质资产中铝股份亏损68亿元的时候,陕西有色的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利润30多亿元。这显然是张出色的成绩单。二是这种中国式的并购,很难有真正的动力。“主要还是中央和地方利益的博弈,这跟地方领导的思路有一定关系,地方政府一换届就面临变数。”他说,“陕西有色若是被并购,就成了中铝的下属,自身就被遮掩了,它当然不干。”

同时,当中国五矿集团与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钨)纠缠7年之后,中铝也有意入主江钨。目前,双方已经达成部分协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其实,他们两家的主要目的都不在江钨这家企业,他们看上的都是江西的稀土资源。”

看来,中铝与五矿入主江钨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江西赣州,这个仅次于包头的全国第二大稀土矿资源集中地,素有“稀土王国”之称,拥有全国30%以上离子型稀土矿储备,这是稀土资源中的精品。“无论是五矿还是中铝,谁拿到这块资源,谁就在国际上说话有分量,这毋庸置疑。”上述人士说。而未来中铝能否达成所愿,关键还要看赣州市愿不愿意合作。

当中铝不断在国内矿业市场上“东突西进”的时候,它也将触角伸向了国际市场。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际上众多企业都在为生存担忧的时候,中铝的扩张依旧是高歌猛进,它希望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拿下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力拓。

何曾料,数年经营,中铝最终折戟力拓。2008年,按股价折算,中铝入股力拓最大浮亏750亿元,而当时中铝的净资产才800多亿元。这让中铝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战绩明显不如往年,次年仍延续了这一悲剧——2008~2009年,中铝亏损累计达120亿。

致命横行

金融危机时期铝业市场的重大变故是导致中铝巨亏的关键,更为致命的是,在最风光的时候中铝没能抓住机会去布局能源和资源市场,而是采取了盲目的横向扩张,这才是导致中铝连续亏损的罪魁祸首。

“中铝大举并购并没有错,它的错误在于它扩张的方向。中铝并没有向攸关自己产品成本的煤、电等能源行业扩张,这才是造成当下它巨亏的重要原因。”有色金属行业某专家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铝的收购欲望很强烈,现在又说要收购江钨,它是想要做大自己的盘子。但这个收购对于中铝的发展并不是最重要的。中铝发展的关键是去收购一些能源企业,例如收购煤、电、矿业等企业。

实际上,中铝收购江钨旨在组建南方稀土集团。在经贸委时期,国家就想组建南方、北方两大稀土公司。“但后来发改委认为由国家主导组建公司的方法不合适,所以就把这个方案取消掉了。”有色行业某资深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虽然现在中铝也组建了自己的稀土集团,但那只是一个空壳。

其实许多大型收购都需要政府背景。没有政府的同意,收购就难以成功。中铝在收购中很少花现金,它通常为被收购企业扩充产能,或者是利用自身的央企背景,为当地政府操作一些审批项目。比如说收购兰州铝业——兰州铝业在并入中铝后,可以通过中铝提供担保来实现其二期项目扩张产能。

记者调查获悉,中铝收购云南铜业,(下称云铜)的时候也没有用现金,完全是政府背景下的运作。上述资深人士称,当时中铝的一个副总,曾经在云南挂职锻炼,有着深刻的政府背景。加之当时云铜管理层集体出事,留下了真空期,所以中铝就顺利收购了云铜。

中铝在收购陕西有色时,答应给陕西省提供项目,结果项目并未成功,而当时被收购方陕西有色的效益还不错,所以陕西就感觉很亏,最后与中铝强行解除收购合约。这个“官司”还曾经打到国资委,但国资委并未就此进行协调,后来收购则不了了之。

该专家认为,近日盛传的中铝收购有色金属研究院只是说说而已,国家已经明令其不要再动作。中铝其实更希望得到一些矿业。它之前的收购其实都是为收购矿业布局,但是收购矿业的风险很大,矿场价格高、价位不稳定,不易准确把握矿藏的品位。

五矿也不具备收购有色金属研究院的实力,该专家分析:“五矿只做贸易,不做实业,利润空间并不是很大,实力不比中铝。”

该专家表示,中铝的出路在于跟电力企业联合。效益良好的铝业企业都有自备电厂。在一些能源大省已经发展起来一批电铝联合企业。

“还有一种可能”,前述专家甚至认为,将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电投)可能收购中铝,成为铝业老大。目前中电投铝产能已经达到200万吨,紧随中铝位居全国第二。

中铝没能在黄金时期做大做强主业,在扩张时也没有决定意义的斩获,这为其渐失霸主地位埋下了伏笔。某行业专家指出,中铝的一切都缘于大型央企的惰性。

市场出现波动,回过头看才发现,其实在主业方面中铝做得并不成功。

在行业周期低谷时,往往是那些大型国有企业被淘汰,那些小型民营企业,因其有较强的适应性,反而更具风险抵御能力。有专家认为,现在中铝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它已经被民营企业打败。民营企业一次性达产40万吨,120万吨则分三次进行,一般不会一次性长期建产能,而国企往往要三年一次性达产120万吨。中铝喜欢大而全,但是效益不一定最好。现在中铝表示,要向民营企业学习。

中铝当然不能倒掉。专家分析说,国家铝行业基本上是一盘散沙,集中度较差,中铝是一个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国家当然要保护它。

7月21日,国资委公布,中铝主业将由铝土矿及稀有稀土金属开发、加工及冶炼,扩展至除石油及天然气以外的所有矿产资源开发、有色金属加工、相关贸易及工程技术服务。这或许是国家对处于困局中的中铝的救赎。

扩张后遗症

在面对收购力拓失利的时候,无论中铝是斥责力拓耍了自己,还是认为金融危机残酷无情,至少195亿美元砸去无功而返,这盆冷水也能将其彻底浇醒了。

2009年2月,熊维平接手中铝。以往8年高歌猛进地扩张,到这位新任掌门这里已不再那么狂热。“谨慎”是熊维平考虑并购的一条重要原则。甚至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国资委已经向中铝下达了死令,停止国内一切收购。上述知情人士坦言,如今的中铝已经少了一些盲从,谨慎扩张则成了中铝的一条重要原则。

“他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该人士解释说,“现在的扩张完全用来服务一种现实的需求。收购完全从企业的发展角度考虑,主要是用来完善生产要素配置的,而且还要拿最优,同时收过来之后就必须见到效益。”

虽然中铝在2009年依旧提出“坚定不移地向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迈进”的口号,但残酷的现实让中铝项目并购中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收缩策略。

最新的消息称,中铝因为成本压力,再度失手澳洲。

6月30日,中国铝业宣布终止澳大利亚奥鲁昆铝土矿项目的协议。其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由于煤炭、电力等资源价格的上升,导致投资成本比2007年预算高出了50%。这对于当下的中铝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与此同时,双方矛盾的另一个焦点则是,中铝是否要在当地建氧化铝厂。昆士兰政府认为,必须在当地建氧化铝厂,中铝才能运出铝土矿,而这严重违背了中铝逐渐减少氧化铝厂的发展战略。

僵持的结果,便是分手。

不难发现,中铝原有的财大气粗的姿态已经荡然无存。

金融危机无疑是道分水岭。此前,中铝曾有连续两年利润突破200亿的历史纪录,但金融危机后,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的跳水,中铝的利润如过山车般滑落,两年亏损达100多亿元。虽然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铝业宣布扭亏为盈,但负债率却上升了一个百分点。中铝总裁罗建川年初甚至称,亏损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很明显,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巨亏之后,中铝已经难以腾出精力来实施大肆收购,设法赢利则是它当前的重心所在。至于原因,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多年来中铝跑马圈地式的收购已经为其奠定了数条完整的产业链,如今完善和深化则更为重要;另一方面,令人忧虑的业绩表现是中铝亟待改变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肯定的是,熊维平作为中铝新的继任者,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他又能否真正将中铝重新带回到巅峰,仍然值得期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worldmetal.cn/ys/show-425039-1.html

[ 有色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相关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