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材的应用比较分散,近十年中国钕铁硼产量以25%的速度增长。磁材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和工业电机等民用产品,以及电子干扰与对抗、精确制导与定位、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都是基础材料。从各个下游细分需求过去十年的复合增速看,未来新能源汽车和变频设备是磁材发展的主要领域。
1.磁材概况:稀土下游最核心应用领域
1.1稀土协会预测未来五年下游磁材需求复合增速最大(10%)
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够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磁体、电池及金属合金、催化剂、化合物、陶瓷等众多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镧、铈、镨、钕四种元素。
根据稀土协会的预测,未来五年上述稀土应用领域中,增长速度较快的依次是磁体10.1%)、石油催化剂(8%)、汽车尾气催化剂(6%),稀土总需求的复合增速将达到5.8%。
在美国,稀土主要应用于催化剂行业,比例达到60%,其余应用需求则较为零散。从全球角度来看,磁体、催化剂、金属合金占到了稀土下游分布的大部分,占比分别为21%、20%、18%。
细化到能源结构,原油在美国消费结构中占比为37%,而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因此美国催化用稀土占比达到60%。
我国稀土需求占全球总量70~80%,其中永磁材料需求为主要应用领域(根据稀土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永磁材料终端需求占比约40%);磁材需求有两个特性:1)新材料领域;2)具有"节能环保"概念。
1.2海外需求集中在日本
从国际贸易大形势来看,对稀土需求的主要海外国家为美、日、韩、法等发达国家:日本韩国资源相对短缺,同时电子工业制造业发达,相关产业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稀土资源;美国虽然有较大的稀土资源储量,但出于保护本国环境的考虑,转而从中国大量进口。
2011年日、美、法三国对中国稀土的进口量达到了中国稀土出口总量的80%,而仅日本一国的进口总量就超过了中国出口量的一半。
磁材供给:低端市场红海竞争,高端市场受专利保护
2.1国内产能庞大
1983年第三代磁材(钕铁硼)问世,由美国和日本发明;而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发达国家的磁体产业纷纷转向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的生产和消费国。2000~2012年,我国钕铁硼毛坯产能从0.8万吨/年扩大至30万吨/年。
我国稀土永磁产量超过全球的80%,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解决工业化规模生产问题以及探索至今的解决高性能磁体磁性调控、稀土平衡利用和材料服役性问题三个阶段。未来如何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组织调控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工程化制备及应用技术将是稀土永磁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十多年来,全球烧结钕铁硼磁体产量增长迅猛,2000年至2010年,全球年均增长率为20%,我国年均增长率为28%。进入21世纪,尽管日美欧等发达国家稀土永磁产业发展减缓,但由于中国稀土永磁产业的超常发展,使得全球稀土永磁产业依然保持了迅猛增长的态势。
中国现有稀土永磁生产企业200家左右,其中一些正在建设中,主要分布在沪浙地区、京津地区和山西地区。由于钕铁硼应用日益广泛,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又有不少投资进入钕铁硼产业。两大稀土原料产地包头和赣州显得尤为突出,已经形成相当的产业规模。2012年底统计表明,年产3000吨以上的钕铁硼企业已达5家,年产1000吨~3000吨的企业也有20家左右。
海外方面,欧洲只有一家烧结钕铁硼企业-德国的真空冶炼公司(VAC),生产工厂在两个地方:一个在德国的Hanau(VAC总部),另一个是在芬兰的Pori(VAC子公司Neorem公司)。日本有三家稀土永磁企业:日立金属、TDK和信越化工。
2011年11月,美国钼公司、日本大同制钢与日本三菱商社宣布成立合资企业,在日本岐阜县中津川建设生产能力为500吨/年的烧结钕铁硼工厂,采用佐川真人提供的低重稀土或无重稀土烧结钕铁硼新工艺。同年12月,日立金属宣布计划在美国建立一个烧结钕铁硼磁体新工厂,具体地点在美国北卡日立金属铁氧体生产基地。新工厂投资20亿日元,生产能力为40吨/月。
受国家扶持稀土产业的激励以及对稀土产业未来的憧憬,产业内的企业积极向上下游扩大规模,同时地方政府以资源换投资的冲动很强,对外来资源开发企业施加了全产业链投资发展的要求,重复建设严重。
当前尚有15%的钕铁硼企业拥有在建产能,总计达6.98万吨,若全部在2014年底前建成投产,2014年底前中国钕铁硼新增产能增幅将达到20%以上。
2.2粘结钕铁硼:MQ粉控制80%的市场
由于制备方法或用途的不同,钕铁硼磁体材料主要分为烧结磁体和粘结磁体两大类。烧结钕铁硼采用的是粉末冶金工艺,熔炼后的合金制成粉末并在磁场中压制成压胚。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机械、医疗器械、玩具、包装、五金机械、航天航空等领域。粘结钕铁硼是由钕铁硼磁粉加入粘合剂而制成,产品一致性好、原料利用率高。应用面不广,用量较小,主要用于办公室自动化设备、电装机械、视听设备、仪器仪表、小型马达等。
虽然粘结钕铁硼产业与烧结钕铁硼同时起步,但相比而言发展较为缓慢,从产量上看不足烧结钕铁硼磁体产量的十分之一,主要由于粘结磁体的磁性能和机械强度较低。大多数磁体以多极充磁圆环的形式应用于各类精密稀土永磁电机,成为烧结稀土永磁材料的一个重要补充。粘结钕铁硼磁体是把钕铁硼合金粉末用环氧树脂、塑料及其他粘结助剂等混合均匀,并采用一定的成型方法如模压成型、注射成型和压延成型等制备而成的磁体。钕铁硼合金粉末中所含的稀土成份主要为金属钕,镨钕金属和镧铈金属,其重量百分比约20%~30%之间,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具体比例有所不同。
粘结钕铁硼磁体磁性能(BR)max达到8KGS以上;内禀矫顽力Hcj达到15KOe,最大磁能积达到(BH)max=13MGQe。
一直以来硬盘和光盘主轴电机是各向同性粘结稀土磁体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但随着固态硬盘价格的大幅下降,以及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迅猛增长,硬盘和光盘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光盘市场衰减了近一半,海量存储服务器和大容量便携硬盘成为硬盘继续存在的理由,而且对硬盘驱动器磁体的性能、精度、温度耐受性等重要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高性能、低价格国产磁粉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粘结磁体成形技术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各向异性粘结稀土磁体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重要分支,过去几年我国和日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磁粉生产技术,改善磁粉温度耐受性,但在磁体成形技术方面除日本爱知制钢以外都远未成熟,严重阻碍该类磁体的推广应用。未来的发展也将围绕高性能、低价格磁粉和高性价比成形技术来展开。
(1)磁粉和磁体制备
主导各向同性粘结稀土永磁体的磁粉是快淬Nd-Fe-B磁粉,或称MQ磁粉。麦昆磁不仅依赖强大的专利垄断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麦格昆磁借助磁粉的价格优惠手段跨越磁体制造环节直接与磁体用户建立密切关系,并将产品延伸到注射成形颗粒料,掌握了最终市场的主动权),而且以成熟的技术绝对控制高性能磁粉的供应,如(BH)max=15~16MGOe的MQp-B和MQp-B+系列产品。而为了在专利失效后继续维护其市场地位麦格昆磁在专利上又有新的布局,一方面从性能特征上保护高性能磁粉,将优良的剩磁和退磁曲线方形度等重要特征列人权利要求,另一方面则推出各类低成本产品与国产品竞争。麦格昆磁于2005年8月并入加拿大上市公司NeoMaterialsTechnologyCo.Ltd.。此后美国最大稀土企业钼公司宣布将以13亿美元收购NeoMaterialsTechnologyCo.Ltd.。
粘结磁体成形技术的难点首先是保证磁体的性能均匀性和尺寸的高精度,更重要的是确保上亿只产品的性能和尺寸一致性,真正发挥粘结磁体的优势。根据粘结剂的不同加工特性,粘结磁体成形方式分为压缩、注射、挤出和压延四种。日本大同电子、爱普生和TDK是压缩成形高精度磁环的典型代表,爱普生还同时拥有注射和挤出成形技术,欧美以自动化程度高的注射成形为主。
在国内,中科三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爱普生的技术,形成了数十项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全球唯一集压缩、注射和挤出成形于一体的粘结稀土永磁制造商。成都银河等企业自主开发了压缩成形技术,突破了日本的技术垄断。
在压缩成形方面,国内厂家通过粘结剂及其混练技术的改善,在磁性能、机械强度等应用特性和充填、压制等加工特性上取得了良好的优化组合,结合模具加工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大幅度改善了磁体的动平衡,使中国磁体在HDD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4以上,光盘驱动器(ODD)和单重1克以下的小型磁体更是接近100%。
(2)产业格局
粘结钕铁硼的磁体制造方面,全球的生产能力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其中规模大的代表性企业有上海爱普生磁性器件有限公司(中科三环控股子公司)、日本大同电子公司、成都银河、日本美培亚、中国台湾天越和安泰科技下属的深圳海美格等。在硬盘驱动器(HDD)的主轴电机应用方面,磁体主要由上海爱普生、日本大同和成都银河三家企业生产。光盘驱动器(ODD)主轴电机磁体,主要由成都银河、上海爱普生和天越公司生产。自2000年至2010年全球年均增长率为7.7%,中国年均增长率为20.5%。2011年我国粘结钕铁硼产量仍然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新高达到4400吨。2012年,我国粘结钕铁硼产量下降9%,保持在4000吨。
与烧结钕铁硼相比,粘结钕铁硼磁体一次成形,无需后加工、可以直接做成各种复杂形状的磁体,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很高,同时具有很高的尺寸精度,粘结钕铁硼磁体的另一重要特性就是各向同性,充磁自由度大,可任意方向充磁。全球目前生产粘结钕铁硼磁体的总量大约为6000吨,磁体数最在30亿以上。中国是粘结钕铁硼磁体的主要产地,产量占全球约80%。国内粘结钕铁硼磁体的生产厂家约有25~35家,年产量超过1000吨的只有银河磁体,总体来说微小型规模的生产厂家居多。
2.3国家科技部十二五规划指标力挺稀土永磁
2012年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的目标为: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规划》还将稀土功能材料等明确为发展重点。稀土永磁材料作为稀土功能材料中规模最大的成员,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并且提出以下目标:
1)研究满足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变频家电等低碳经济和X光自由电子激光器等重大科学工程需求的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
2)研究满足精确制导用惯性导航系统需求的耐高温烧结钐钴永磁体。
3)建成5条以上高磁能积、高矫顽力烧结稀土永磁体示范生产线,生产磁体5000吨以上,综合磁性能提高10%。节约稀土原材料20%以上。促进烧结稀土永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提升,技术辐射行业主体企业,带动相关应用产业创产值超千亿。
当前国内稀土永磁材料总体产业化水平低于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存在科研成果与产业化转换之间存在鸿沟的问题。但在某些领域经过技术攻关已跻身世界前列,例如稀土永磁材料钕铁氮技术的性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日本的钕铁硼。
2.4热压钕铁硼:镝价上涨催生发展空间
未来钕铁硼的方向是:1)渗Dy工艺,2)无压烧结PLP,3)热压/热流变HP/HD。
热压钕铁硼由磁粉经过装模、真空感应加热、压力下热压、惰性气体下高温压力热变形等工序制成环形钕铁硼磁体并且可以在基本不使用中重稀土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极高的磁性能。近年来,由于稀土价格、特别是铽和镝为代表重稀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热压钕铁硼磁体也受到市场重视。
由麦格昆磁和大同电子共同开发的热压工艺制备的高密度各向同性磁体(MQ-II磁体),以及热压-热变形工艺制备的高密度各向异性磁体(MQ-III磁体),是稀土永磁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钕铁硼快淬磁粉可以通过缓慢而大幅度的热压变形诱发类似的晶体择优取向,制成优异的全密度各向异性磁体,而且很适合制造辐射取向薄壁磁环。热压和热变形磁体的制造需要从快淬钕铁硼薄带或磁粉开始,原因是热压过程并不能形成类似液相烧结那样的金相结构和矫顽力机制,而必须预先在合金颗粒内建立足够高的矫顽力。更有特点的热变形压制方法是背挤压,由于磁体的压力来自于阴模和冲头间的侧向压力,主要的压缩变形发生在环形磁体的径向。压延各向异性的易磁化轴正好在圆环径向,所以这是制造辐射取向薄壁圆环较为的理想方法。
由于磁粉专利垄断、生产能耗大、效率低、成品率低等原因,市场应用十分局限,麦格昆磁迁到天津后,其MQ-II转移到墨西哥生产,后来停业。日本大同生产的MQ-III磁环主要应用于汽车EPS电机,在烧结钕铁硼磁瓦的挤压,曾经呈现磁粉-磁体-电机三家共同叫苦的局面,年产量不过500吨。MQ-III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一方面在于它为开发各向异性双相复合纳米晶永磁开辟了途径,另一方面更得益于自2011年以来的稀土原料(特别是Tb、Dy)暴涨。在同等Hcj条件下,MQIII的Dy含量比烧结磁体低2~3wt%(磁体绝对含量),以往的加工成本劣势瞬间被Dy含量优势冲抵,MQ-III因此也得到空调压缩机IPM电机的青睐。
大同电子在2010年开发出兼具高性能和高耐热性的省Dy型辐射环ND~43SHR,(BH)max=43MGOe,并申请了相关专利,其技术路径是先将用于MQ-III磁体的磁粉与RH(选自由Dy,Tb和Ho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合金片存高真空中旋转混合,同时进行800~900摄氏度热处理,以获得表面涂有RH的磁粉;在随后的热压和热变形过程中,RH元素更均匀地扩散至晶界以提高磁体的矫顽力。
钢研总院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近年来致力于MQ-III技术的开发。他们自行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MQ-II和MQ-III真空热压装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与优化,实现了压力、温度和变形速率的精确控制与实时反馈,成功制备出(BH)max超过50MGOe的片状磁体和(BH)max=42MGOe的辐射取向环,并设立了高剩磁(Br>13.4kGs)和高矫顽力(Hcj>20kOe)两大类产品。
在热压(热变形)钕铁硼磁体产业方面,大同电子MQ-III磁体产量2011年为1000吨,2012年达到1200吨;宁波金鸡与材料所合作,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生产线;银河磁体于2012年3月开始实施MQ-III项目,首期投资3800万元,拟建立300吨/年热压钕铁硼磁体生产及后加工项目,预计在2013年底投产,目前正处于样本试制当中,磁能积能够达到45MGOe以上。
热压钕铁硼与烧结钕铁硼相比,有以下特点:
(1)磁性能很高,与烧结钕铁硼磁体相当。
(2)由于采用热压工艺,热压钕铁硼具有纳米晶结构,与烧结钕铁硼微米晶结构相比,前者抗腐蚀性更好。
(3)热压钕铁硼在不含Dy、Tb或少含Dy、Tb的情况下仍有较高的矫顽力,耐温性更好。对于性能相同的高性能磁体,热压钕铁硼磁体在成本上比烧结钕铁硼磁体具有一定优势。
(4)从长远看,热压钕铁硼材料的收得率要高于烧结钕铁硼材料。
虽然热压钕铁硼磁体在国际上已开发出多年,但产量一直有限。近年稀土价格上涨,特别是Dy、Tb的价格大幅上涨,也带动了热压钕铁硼磁体的发展。除日本大同电子实现量产外,国内也有一些单位在开发高性能热压磁体,目前还没有实现量产。
下游需求:汽车是未来主要增量
磁材的应用广泛,不同的磁能积以及矫顽力适用于不同的产品。大致来说,小部件的产品对于矫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大型电机对于矫顽力的要求则高。
从具体占比看,磁材的应用比较分散,近十年中国钕铁硼产量以25%的速度增长。磁材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和工业电机等民用产品,以及电子干扰与对抗、精确制导与定位、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都是基础材料。我国钕铁硼产量的2/3用于出口,剩余在国内用于电机的比例很低,而高性能稀土永磁电机却随着计算机、飞机、数控机床等产品大量进口。
从各个下游细分需求过去10年的复合增速看,未来新能源汽车和变频设备是磁材发展的主要领域。
3.1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节约能量
电机是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将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在电机内建立进行机电能量转换所必需的气隙磁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电机绕组内通电流产生磁场,该种方法需要有专门的绕组和相应的装置,同时需要不断供给能量以维持电流流动。另一种是由永磁体来产生磁场,后者可以简化电机结构,同时可节约能量。由永磁体产生磁场的电机就是永磁电机。
稀土永磁电机从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由于稀土永磁价格昂贵,研究开发重点是航空、航天用电机和要求高性能而价格不是主要因素的高科技领域。(2)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83年出现价格相对较低的钕铁硼永磁后,国内外研究重点转移到工业和民用电机上。稀土永磁的优异磁性能,加上电力电子器件和危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许多传统的电励磁电机纷纷用稀土永磁电机来替代,而且可以实现传统的电励磁电机所难以达到的高性能。(3)20世纪90年底,随着永磁材料性能的不断提升,特别是钕铁硼永磁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的改善、价格的逐渐降低以及电力电子器件的进一步发展,加上永磁电机开发经验的逐步成熟,除了大力推广和应用已有成果外,稀土永磁电机的研究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
3.2驱动电机是核心,一台车约对应2千克磁材
混合动力车(或者纯电动车)的驱动电机是最关键部位,目前主要使用的混合动力车驱动电机有:直流电机、交流感应电动机、开关磁阻电机和永磁电机。
在混合动力车领域中,同时需要使用电动机驱动和发动机驱动系统,由于对混合动力车驱动要求更高,因此要求其具有更高的运行性能(如全速度范围的高效率)、更高的比功率(不低于1.2kW/kg)以及更严酷的工作环境(环境温度高达105℃)。如果混合动力车的驱动电机采用稀土永磁同步电机,那么每台电机需使用烧结钕铁硼磁体1~3千克。
目前,国内外用于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主要有直流电机、三相交流异步感应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和永磁电机四类,下面是各类特点介绍:
(1)直流电机:是指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直流电动机)或将机械能转换成直流电能(直流发电机)的旋转电机。它是能实现直流电能和机械能互相转换的电机。当它作电动机运行时是直流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发电机运行时是直流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2)交流感应电动机:这种电动机将转子置于旋转磁场中,在电机气隙空间产生旋转磁场,转子绕组的导体处于旋转磁场中,转子导体切割磁力线,并产生感应电势,判断感应电势方向。转子导体通过端环自成闭路,并通过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和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判断电磁力的方向。电磁力作用在转子上将产生电磁转矩,并驱动转子旋转。
(3)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通过将滑模观测器和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相结合,在无位置传感器IPMSM闭环矢量控制方式下平稳启动运行,并能在低速和高速运行场合获得较准确的转子位置观察信息。
(4)开关磁阻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所用的开关磁阻电动机是其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部件,也是其有别与其他电动机驱动系统的主要标志。开关磁阻电动机系双凸极可变磁阻电动机,其定、转子的凸极均由普通硅钢片叠压而成。转子既无绕组也无永磁体,定子极上绕有集中绕组,径向相对的两个绕组联接起来,称为"一相",此种电动机可以设计成多种不同相数结构,且定、转子的极数有多种不同的搭配。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07年到2012年的销售额与销售量都是稳步上升的,销售量由2007年的0.09万台到2012年的1.28万台,销售量提升了十多倍;销售额也从2007年的5.6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81.2亿元,增长的势头十分迅猛。
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来看,2011年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产值最高达到29.4亿元,所占比重为55.2%,燃料电池汽车的产值最低2.6亿元,所占比例为4.8%。
3.3其它汽车零部件应用空间广阔
以一辆一般轿车为例,整车大约有30个部位需要使用到永磁体材料,包括起动电动机、冷却风扇电动机、遮阳光机构电动机、磁带传动电动机、防模糊机构用电动机、门锁机构用电动机、窗玻璃开闭用电动机、燃料泵用电动机、座椅作用器电动机等,如果是豪华轿车,则需要使用部位达到70~80只。这样计算下来,除了驱动电机外,每辆一般轿车约需要用永磁体2~3千克。
而近期市场关注的EPS是用无接触式选择变压器来替代阀体、伺服电动机来替代液压动力气缸的汽车助力转向系统,前者相比后者,节省3~5%的油耗(过去,汽车助力转向系统一般是由阀体和液压动力气缸组成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这个系统下,为了保证系统可靠工作,始终要对发动机连续施加一个小负载,即使在不需要助力转向的时候,这个小负载也要施加在发动机上)。
同时EPS还具备机械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路感好、反应灵敏等优点。其中的精密伺服电动机和无接触式选择变压器是核心部件,精密伺服电动机可选用有刷直流伺服或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一般一辆汽车使用量约100克。
其它需求:政策是主导推动因子
4.1风电领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2009年,中国以2580万千瓦的总累计装机容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风电延续了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当年新增装机1600万千瓦,累计总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2年,我国新增风机装机容量1763.1万千瓦,累计总装机容量达到6238.2万千瓦。
目前风电机组主要有双馈式和直驱永磁式两种。直驱永磁式风电机组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技术,由于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稳定性高等优点,是今后风电技术的发展方向。根据匡算直驱永磁式风电机组使用钕铁硼永磁材料0.67吨/兆瓦左右。
根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表态,未来每年风机新增装机确保15000兆瓦以上。假设中国的风力发电行业能够在2020年实现装机容量2.3亿千瓦,若30%为稀土永磁电机,则磁材用累积装机容量可达7000万千瓦,按每1.5兆瓦用磁钢1吨计,则需磁钢接近5万吨。
从远景角度看,由于风电行业的环保特性,行业本身尚未进入衰退期。我国陆地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达到2.53亿千瓦,而近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千瓦,共计为10亿千瓦以上;该行业的前景广。
目前我国每月新增的100万千瓦/月以上,进入6~7月份,同比增速降幅开始增加。而从过去几年各月份同比增速看,二三季度往往是淡季。
4.2在家电领域应用
当前钕铁硼在家电行业的主要运用在空调产品、其次是冰箱、少许运用在洗衣机等其他产品。而直接使用钕铁硼磁钢的是变频空调和冰箱的压缩机,以及空调、冰箱、洗衣机的电机。在欧洲、日韩、美国的家电产品,钕铁硼磁钢运用范围较广;尤其是在变频空调的应用,渗透率远超过中国。
空调分为定频空调和变频空调。定、变频空调的工作和技术原理差异较大,定频空调是指空调压缩机在工作中以固定频率(一般为50Hz)旋转,一般只有"开~关"调节模式,压缩机输出功率不可变,温度调节只能依靠压缩机的反复启停,不仅噪音和温度波动大,而且频繁开关对空调压缩机的损伤很大。变频空调是指利用微控制器使压缩机运行的工作频率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如20Hz~100Hz),变频技术的原理为通过改变输入电压的频率来控制电机的转速,而电机转速的变化会引起压缩机的输气量变化,制冷剂的循环流量也随之变化,从而使空调器的制冷量或供热量发生变化,达到调节环境温度的目的。
变频空调中的核心部件变频压缩机中需要用到磁体来维持运转,这种磁体可以用稀土永磁体或者铁氧体永磁体。一般来说,中低端变频空调压缩机普遍采用铁氧体永磁体。
2011年7月开始,稀土价格开始回落持续下跌行情贯穿2012年全年。与2011年价格最高点相比,镝铁合金价格跌幅达80%。基于稀土材料价格暴跌,企业开始重新计划并实施钕铁硼变频产品生产。
变频空调在发达国家中的普及程度非常高:日本97%、法国90%、西班牙45%、意大利40%。其中40%采用稀土永磁体。
2011年我国空调产量达到1.5亿台,2000年空调产量仅1700万台,10年复合增速为20%。另外,根据变频空调的占比趋势,预计未来变频空调占空调总量的比例将达到50%。
4.3MRI短期内不会对供需结构造成影响
核磁共振成像仪设备永磁体用量巨大,一台核磁共振仪需永磁铁氧体100吨,而如果改用钕铁硼磁体来做,每台只用3~5吨。目前我国的年产量在400台,由于基数较少,短期内不会成为刺激磁材需求的主要因素。
5.专利问题:知识产权是永磁材料发展的生命线
5.1日立金属和Magnequench几乎垄断日本、欧洲和美国的专利市场
目前国内的稀土高端应用市场相对缺失,稀土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大多被国际大公司所把持,价格往往受制于人,高昂的成本令国内大部分应用企业难以承受:烧结钕铁硼和粘结钕铁硼的专利技术分别被日本和美国公司掌握。
中科三环、安泰科技、北京京磁、银钠金科和宁波韵升等5家烧结钕铁硼企业多年来一直拥有日立金属专利许可。2013年5月,这5家企业又全部同日立金属签署了新的专利许可协议,专利覆盖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亚洲大多数国家。
2012年8月20日,日立金属发布消息称,针对中美等29家企业就钕磁铁生产工艺专利侵权一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日立金属要求禁止未授予专利使用权的钕铁硼磁体及其下游产品进口到美国和在美国出售。其中涉及诉讼的3家中国企业烟台正海磁材、宁波金鸡强磁和安徽大地熊于2013年5月与日立金属签订了和解协议,并同时获得了日立金属的专利授权。
注_历史回顾:钕铁硼很早就被俄罗斯科学家合成,成分专利主要来自美国海军实验室,其仅覆盖美国。日本住友特殊金属公司(SSMC公司)和美国GM公司的成分专利则覆盖日本、美国和欧洲。但是从2002年开始,美国的烧结钕铁硼磁体成分专利保护期限已经终止,随后,NEOMAX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专利在2003年到期;Magnequench在日本和欧洲的专利于2004年到期,其在美国的专利2008年到期。但是由于涉及整个专利包,因此专利所有者也通过各种手段模糊专利限制的日期。
SSMC公司在1990年开始有控制地在全球范围内转让其专利,允许专利受让者在全球范围制备、销售和使用烧结钕铁硼磁体。
粘结钕铁硼磁体制造起源于198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开发的以快淬工艺制备的钕铁硼永磁微晶粉末(简称MQ磁粉)。MQ磁粉的专利为美国麦格昆磁公司(MQI)独家垄断拥有,专利覆盖范围主要为日本、美国和欧洲地区,即凡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生产、销售的粘结钕铁硼磁体所用的原材料磁粉必须为MQ磁粉。
5.2中国企业联合起诉日立专利若失败,高端供应市场仍存护城河
2013年7月11日,由山西磁材联盟发起,多家磁材厂在沈阳召开了中国稀土永磁产业发展促进会(名称暂定)成立大会。会议成立了钕铁硼稀土永磁国内专利专案组和国际专利专案组。会议选举中北通磁为促进会会长单位,拟联合行业兄弟单位,发起针对日立金属的已于2003年到期的钕铁硼专利官司。预计该机构年内递交专利诉讼材料。
我国年产钕铁硼约8万吨,其中约2~3万吨不能正常出口(涉及专利问题)。若能够在该场诉讼中取胜,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如果专利问题解决,非专利授权企业与专利授权企业之间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对高端应用市场冲击明显。
若诉讼失败,日立金属专利延续,除获得专利授权的8家国内企业外,国内市场的竞争更加残酷;而高端应用市场则因专利保护而避免"红海竞争"。
5.3专利意味排他,也是国内企业发展方向
钕铁硼的专利价值在于企业通过专利获得的排他性产权中取得的效益。专利拥有者一方面通过如在钕铁硼成分专利中添加新的成分、研制新的工艺等作出专利延伸,籍此来延长专利的实际控制时间;另一方面,为了限制竞争对手的替代产品研发,又不得不向一些竞争对手作出授权。同时,鼓励下游用户大量开发应用领域,以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而在开拓市场的同时,也增加了产业链下游用户的转换成本,使其转换到相关替代磁粉的成本大增。
我国永磁专利申请的情况和现在全球磁体产业中心的位置极不相称,这主要归因于国内企业认识的不足。与此同时,国内钕铁硼产能的过剩,更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我国约有200家稀土永磁生产企业,2012年底统计表明,年产3000吨以上的钕铁硼企业已达5家,年产1000吨~3000吨的企业也有20家左右。
中国拥有先进的稀土产品生产技术,但中国企业专利的意识相对单薄,加上钕铁硼这个产业利润都很薄,使得部分企业没有精力去投入研发,也没有资金来投入搞专利。这导致的后果是目前国内的稀土高端应用市场相对缺失,稀土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多被国际大公司所把持,价格往往受制于人,高昂的成本令国内大部分应用企业难以承受。
在国际上掌握钕铁硼为代表的稀土永磁材料的话语权,就是掌握了稀土材料的话语权,而到实现这一步,中国稀土企业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